苏霍姆林斯基在实际工作中提出的两个教学大纲,一是必须学会并记住的材料,二是课外阅读以及其他知识来源。下面我来谈谈我对两个大纲的认识。
一、必须学会并记住的材料。
根据苏霍姆林斯基的表述,学生必须学会并牢记不忘的材料及课程的“重点知识”,及反映事物特性的结论、概括、公式、规则、定律和规律。学生学习困难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无法牢记这些重点知识并运用其解决问题,从而导致学生差,教师忙,忙于在课后对贫困生的帮扶。要想改变这个现状,就对教师提出了明确要求。
首先,教师应该在每堂课前研读教学大纲,明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对知识来源的探究、分析,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在知识获得后,设计一些题目对所学知识进行内化、巩固,提升,从而突破教学重点,达到学生牢记知识的目的,同时发展其思维与智力。
其次,引导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分科目准备专门的笔记本,及时记录重点知识,单元学习结束后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对知识进行系统地归纳、总结,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再次巩固、牢记重点知识。
第三,重视学生的学科课外阅读。教师负责为学生推荐和课程相关的读物,学生课外书籍中获得了本节知识的详细来源,从而对知识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当学生能在课堂上牢记当天的重点知识后,及时当堂不能熟练运用,下课后自己可以根据知识点反复由易到难自主巩固,学生轻松,老师获得了时间,达到了双赢。
二、课外阅读以及其他知识的来源。
上面第三点中提到,学生为了牢固记住本节的重点知识,他需要在老师的推荐下阅读很多相关的书籍或知识,阅读必然伴有思考。在阅读与思考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事实、现象和事物的认识,成为记忆中概括的基础,从而帮助记忆的形成。这些看似非重点的知识在无形中厚实了学生的“智力底子”,底子越厚,学生对本门知识越感兴趣,从而阅读和思考的也越多,形成一个良性的学习循环,记不住重点知识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学困生也会在这个良性循环的过程中自动消失。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为记住和牢记不忘教学大纲的材料打好智力底子。学生只有用脑子思考时,才能学得巩固。教师要考虑如何使课堂上正在学或快要学的东西,成为思维、分析和观察的对象。”我的理解是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重视学生的学科阅读,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新教育研究院新阅读研究所自己启动了中小学学科书目的研制工作,这将是所有师生的福音,期待与这个阅读“专业地图”早日会面。期待学科阅读改变只有语文和英语阅读的“偏食”现象,;期待学生在学科阅读中深入了解知识产生的背景与过程,拓宽学科视野;期待学科阅读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