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位淘汰制的误区>> 2006年-- Jeff
最近,公司宣布了实施”末位淘汰”竞争机制,各人有不同的反应,看起来似乎是很平静,实际上对大家的内心肯定是会有所触动的。因为,以前的那种稳定和安全感似乎一下子都没有了。
有人认为,末位淘汰机制没有人情味,很残忍…我认为,这是一种偏见和误解。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应该说,末位淘汰制是大多数现代管理企业通行的一种做法,通过这样一种竞争机制不仅可以优化人员结构,还可以达到培养和锻炼人的目的。同时,营造出一种具有竞争性的,积极向上,争先恐后的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使公司和个人双方都受益。
作为企业,员工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和企业的核心价值,企业在创造效益获得发展的同时,为员工创造发展机会也是企业是否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的表现。企业花费人力,财力招聘员工,就是要让每个人都能为这一团体创造效益,使企业和个人都能得到合理的回报,这才是真正的“依人为本”。应该说大多数企业还不仅仅满足于员工现有的价值,往往会通过另外一些途径去组织学习,锻炼,培养,以挖掘和发挥他/她们的潜在能力。末位淘汰制既是健康的企业的必然做法,也是企业管理进步和制度成熟的表现。
企业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好的制度,有一批优秀的员工。优秀员工的形成是需要有一个良性的竞争氛围,一个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公司花了很多精力招聘大家过来,又花费时间和经济来进行培训,目的是希望大家都非常的棒,非常的出色,尽快成为一个能独当一面的业务高手。末位淘汰制这样一种竞争机制能够有效激励大家,使大家能有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从而激发大家的潜能,使大家的层次得到提升,能力得到最大发挥。淘汰员工并不是公司的真正目的。既然公司花钱来培养大家,就不希望投入没有效益,不希望任何一个员工因为不适合公司的岗位要求被淘汰。末位淘汰制也是十分公平的,不带任何的针对性,也不应该有任何的针对性。
作为企业的领导,既不希望有员工被淘汰,自身的工作也不是要去淘汰员工,而是应该努力帮助每个员工去发展能力,适应制度,获得提升,与企业一起成长。
人都是有很深的潜力的,然而大多数人都有一种惰性,不到一定的时候,是不能很好的发挥。能够把控自己,有高度的自觉性,能经常性地自我加压,寻求自我发展的人并不是很多。有时,为了促进个体的进步,为了激发人的潜能,有必要借助外部压力,或者环境压力来形成动力,达到常态下不能达到的效果。末位淘汰制就是要让每个人从原来已有的那种安全感中摆脱出来,打碎幻想,人为给予危机感与紧迫感,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危机管理”也是大多数现代企业都广泛采用的管理方式。因为,计划经济时代的那种相对的稳定性已经不复存在,现代的企业基本都在面向市场,面向竞争,面向挑战。我们的生存空间在不断被压缩,我们的成绩在不断的被超越,我们的对手在一天天成长,自身不能发展,不能进步就意味着停止,意味着面临死亡。深圳的IT巨人华为公司就是具有深刻的危机意识的明显的例子。在IT界没有人不知道华为的老总任正非写的一本书---《华为的冬天》,这本书被IT界人士视为必修课,枕边书。华为公司之所以能从一家最初投资仅2万元的小公司,在短短的十多年时间里迅速成长为中国IT界的巨人,达到年销售额已超过460亿元人民币的跨国集团公司,并且一直不断扩张,保持高速增长,这与他们的强烈的危机意识是分不开的。因为他们很清楚,在这个社会里,任何的成就,任何的荣誉都是过去。到来的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每一天都有新的机遇,也有挑战。如果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和壮大,就必须不断创新,不断挑战自我。否则,就可能被对手超越,被市场无情的淘汰。因为市场是无情的,竞争是时时存在的。有危机感就能让人长期保持头脑清醒,每天都会不断的努力。而没有危机感则往往是最大的危机!微软的Bill.Gates也说过:“微软永远离倒闭只有一年半时间”。
如果企业没有危机感,那么这样的企业是危险的;如果个人没有危机感,他/她也必定难予适应未来社会。中国有句话叫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计划经济时代的国企员工,就是在基本没有竞争的环境下工作的,干好干坏一个样,多干少干一个样,大家同享大锅饭,出头的人反而会被人视为异端。在那种环境下,大家都没有危机意识,以为天下太平,很少有人会去主动学习,去磨练自己。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大潮下,国有企业纷纷倒闭了,破产了,以前的国企员工便没有了终身依靠,他/她们很多人一夜之间便成为下岗工,其实就是失业。很多人由于习惯于无竞争,无压力的环境下工作,没有一技之长,缺乏谋生的本领,找不到好的工作,只能靠政府的救济,领取基本的生活保障。有的人不得不从头去学,但最好的时机错过了,比起别人总是落后许多。这些事实都说明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社会现实就是处处充满竞争,惟有竞争才能繁荣,才有进步。
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的外企以及一些高速成长的企业,都会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对人员的要求一般都比较高,条件也很苛刻。因为有好的制度,一方面能确保企业获得超速发展,另一方面又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一种吸引优秀人才加入的神秘力量。我们很多人都拼命往外企钻,往高速成长的公司里钻,那是因为不仅能得到高额的回报,而且我们很多人都把那些经历看着是实现自我价值和得到锻炼,个人能力得到提升的机会。那么,我们现在也在创造着这样一种机会,在这里,你不仅可以好好的表现你自己,凭借你出色的个人能力,你也有机会得到更多的回报和实现更多的价值。
捧在手里不是爱!真正的爱是不断提供机会,让每个人成长为强者。因为企业也不可能呵护你一辈子。没有人能呵护你一辈子,以后更长的路,更大的挑战会迎接你。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是很棒的,很出色的,都不是平庸之辈,而是经得起考验的。
现在,我们既然选择了销售这一行业作为我们现阶段人生职业,我们就应该去努力地做,去好好表现,去淋漓发挥自己。相信自己,一定会做好!相信自己,决不会比别人差!公司现在给我们每个人搭建了让我们自由发挥各自才能的平台,我们就要好好珍惜机会,把握每一分钟,把自己最出色的部分展示出来,让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我们每人都是一个演员,每一场戏我们都要努力演好自己的角色。
大家都还年轻,都是精力充沛,聪明活泼的年龄,要敢于承担责任和接受挑战,敢于和过去的,现在的自己说“不”!我们要有信心相信自己就是最棒的,能把每一件事做好。如果公司里制度是对的,能帮助到我们,能让我们进步,我们就要改变自己去适应制度,而不是要让公司的制度反过来适应你。
只有那些自己愿意和甘心被淘汰的人才会最终被淘汰。如果你自己都愿意被淘汰,在大潮到来之际,连挣扎一下的勇气都没有,肯定会被大浪卷走的。抱残守缺,固步自封,不求进取,在这样一个残酷竞争的社会,你到哪里又不会被淘汰呢?!
如果你主观上不努力,没有上进心,自甘落后,那,谁也帮不了你。如果你每天都很努力,你不仅仅去做了,而且每天都在不断地学,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吸取,相信你不进步也难。如果真的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只能说,目前的职位根本不适合你的自身特点。或者说,你不适合于目前的这份工作。很遗憾,勉强去做对于你来说成绩也是很有限的,这或许会阻碍你的个人发展,留下你对你也是不负责任的。
现在,公司推出的末位淘汰制度,从公司和个人双方考虑都是有利的,有助于企业效益的增加,有助于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有助于甄别你的潜能,让你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这样,我们是应该诅咒还是应该感谢制度呢?
--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