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有一小撮泛突厥主义信徒,执迷于将中国古代的游牧民族全都认定为土耳其人的祖先。
泛突厥主义在土耳其国内没什么市场,也掀不起多大的风浪。土耳其更热衷于竞争伊斯兰世界的领袖。除了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土库曼人和阿塞拜疆人之外,中俄境内或者势力范围内的各路突厥语民族,土耳其人漠不关心。阿塞拜疆,主要是涉及到宿敌亚美尼亚,所以土耳其会无条件支持阿塞拜疆。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土库曼人,本就是海外土耳其人。总之,土耳其主流社会,并不持泛突厥主义立场。
但是,经过蹩脚的翻译,泛突厥主义被引入中文互联网世界,却引发轩然大波。这直接导致土耳其的国家形象不堪入目。各种不学无术之徒,在网上肆无忌惮的发布一些乱七八糟的标题党,影响十分恶劣。
之所以会有泛突厥主义者将遍布欧亚大陆、长相完全不同、生活方式差异极大的很多民族认定为一窝,历史上的西突厥汗国提供了可以胡思乱想的场景。
西突厥汗国是6世纪后期,木杆可汗的叔叔室点密征服西域之后,经过隋唐之际的复杂斗争,逐步形成的一个乌合政权。族群构成十分复杂,现在中亚、西亚各路突厥语民族所声称的祖先,往上追溯1400年,都曾被西突厥汗国统治、奴役、剥削和压迫。但是如果一个人的祖先曾是突厥人的奴才,就说自己是突厥人的后裔,岂有此理。
1 .突厥人
西突厥的统治主体,是突厥人,以可汗家族所属的阿史那氏为绝对核心。但是,西突厥的突厥人并不多。
这不同于东突厥。蒙古高原的突厥人口众多,既是主体,也是多数。
东突厥汗国灭亡半个世纪后,唐高宗调露年间,鄂尔多斯的东突厥后人,在阿史德奉职和阿史德温傅的率领下发动叛乱,唐高宗派裴行俭镇压,动用了三十多万大军,史称“唐世出师之盛,未之有也”,堪称唐朝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旧唐书·裴行俭传》记载,叛乱的突厥人有数十万之多,而这只是造反的突厥壮丁,那么包括男女老少在内的东突厥总人口当有百万之众。这个数字是经过唐朝治下的半个世纪的休养生息之后滋生出来的人口,东突厥汗国时的突厥族人口,要打个折,应有五六十万。
但是,西突厥没有这么多。根据《唐会要》,大约在阿史德奉职造反十三年后,武则天长寿二年,阿史那斛瑟罗,收其余众,入居内地。《旧唐书》记载,跟随斛瑟罗内迁的突厥人只有六七万人。
但西突厥汗国时的突厥人,不止这个数。从西突厥汗国灭亡到斛瑟罗率众内迁的三十多年中,或者再往前追溯,从贞观元年统叶护可汗死后西突厥内乱以来的六十多年中,由于持续不断的战乱,西突厥汗国的突厥族人口,已经锐减。特别是武则天称帝前的垂拱年间,蒙古的后东突厥,连年西征,西突厥人死散殆尽。
综上,西突厥汗国时代的突厥族人,应多于六七万,假设有两倍之多,则应有十五六万。
2.异姓突厥
除了突厥人作为统治者之外,西突厥汗国还有大量的被统治民族。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仅次于突厥人的,是遍布天山西段各草原的异姓突厥,包括弩失毕和咄陆,各有许多部落和数十万人口。我认为,他们不是突厥人,而是乌孙后人,但是突厥化了。
贞观元年,西突厥汗国盛极而衰,带领汗国走上巅峰的统叶护可汗遇害。阿史那泥孰拥立统叶护的儿子肆叶护为可汗,与杀害统叶护的莫贺咄侯屈利俟毗可汗,展开了长期血腥内战。直到贞观四年,肆叶护可汗与泥孰获胜。但是,正经突厥人,在内战中伤亡惨重,精锐损失殆尽。此后,西突厥并没有真正安定下来,而是持续内乱三十年,直至被唐高宗取缔。
如此内乱,就是因为突厥人在泥孰与屈利俟毗的长期内战中损失惨重,相对于异姓突厥已经没有了绝对优势。所以,战后的西突厥局面,在很大程度上被咄陆和弩失毕给控制住了。阿史那家的各路权贵,为了争权夺利,只能仰仗异姓突厥的人马。阿史那氏手足相残,异姓突厥渔翁得利,越来越壮大。在阿史那斛瑟罗撤离西域之后,异姓突厥人建立了突骑施汗国。
3.处月、处密和葛逻禄
西突厥汗国的其他突厥语民族包括,准噶尔盆地东部的处月、处密,额尔齐斯河流域的葛逻禄,北部阿尔泰山的铁勒人等。
他们有的后来向东走了,比如处月、处密诸部,在数百年的战乱中,多次向内地迁徙,他们的后人,可以大致认定为是沙陀突厥,也就是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威震中原的沙陀人。
也有的向西迁徙了,比如葛逻禄人。在突骑施汗国被唐朝摧毁之后,葛逻禄人来到了原西突厥的核心腹地,也就是七河流域。他们后来参加了举世闻名的怛罗斯之战,并且临阵叛变,导致唐朝先胜后败。根据《世界境域志》的相关记载,葛逻禄人此后仍长期活跃于七河流域。我认为,喀喇汗王朝,就是葛逻禄封建军阀所建立的。注意,封建军阀,而不是原有的部落奴隶主。因为葛逻禄逐渐部落解体,走向封建社会,并皈依了伊斯兰教。
4.胡人和马穆鲁克
另外,还有附庸于西突厥、但主权得以保留的外围诸国,包括南疆诸城邦、乌兹别克的粟特诸城邦、费尔干纳的拔汗那、阿富汗的吐火罗诸城邦。其中,吐火罗地区,有的城邦国家是被突厥人直接统治的,突厥人在此建立了一个以突厥叶护为头领的松散邦联。这些民族,自古以来就是西域土著,文明发达,中国史书所说的西域胡人,就是他们。他们当然不是突厥人。
但是,胡人和突厥人的混血后裔族群,也被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称为突厥人。公元8世纪,阿拉伯帝国在呼罗珊地区的势力,几次进入阿姆河、锡尔河两岸和阿富汗,在名义上将这些地区纳入羁縻。这些地区各种配方的胡虏混血人,被阿拉伯军阀贩卖为奴隶,被源源不断的卖到伊拉克、埃及和叙利亚,女人宠冠阿拉伯后宫,男人则沦为帝国各派权贵的雇佣兵,号称马穆鲁克。从9世纪30年代起,马穆鲁克掌握了阿拉伯小朝廷的实权一百余年,穆阿台绥姆之后的哈里发沦为马穆鲁克的傀儡,阿拉伯帝国已名存实亡。
5.突厥蛮
除此之外,西突厥治下还有其他民族,比如生活在哈萨克草原直至黑海北岸的游牧民族。中国史书很少会关注这一绝远地区从来不去长安洛阳朝贡的野蛮人。
虽然中国学者绘制的西突厥地图都不包括康居地区,也就是哈萨克中部草原,但其被西突厥征服,在中国史书中也有蛛丝马迹可循。
突厥时代,这里已不是汉代康居国了。最晚在4世纪后半叶,东晋时代,从蒙古高原向西迁徙的北匈奴余孽,征服了康居,建立悦般国。5世纪上半叶,悦般与北魏夹击蒙古高原新贵柔然,并且悦般最终取得了胜利。但是6世纪中叶,突厥人崛起后,悦般就不见了。
可是,康居又冒出来了。正史记载,西突厥统叶护可汗的儿子,肆叶护可汗,曾经两度逃往康居,一次是在他父亲被杀之后,一次是在他本人的汗位被篡之后,并且最终死在那里。另外,根据《大唐西域志》记载,肆叶护可汗死前,曾从康居出兵,南下进攻吐火罗。可以想象,康居这片土地,也曾被西突厥征服,这里是肆叶护的基本盘。
根据东罗马帝国的史料,西突厥所征服的众多民族中,有一个叫做瓦尔肖台尼,我认为这就是悦般。悦般,是古汉语的音译,与宇文是同一个词,是古代阿尔泰语系中天子的意思,与阿瓦尔很可能也是同一个词。肖台尼,当然就是匈奴。所以,瓦尔肖台尼就是阿瓦尔匈奴人,也就是悦般人。因此,可以合理推测,西突厥消灭了悦般国,占领了康居地区。悦般残部,向西逃往东罗马帝国,成为6世纪末7世纪初,令西方闻风丧胆的阿瓦尔人,顺便把马镫这一核心科技传播到了西方。
西突厥灭悦般,占康居,最早应是在室点密可汗时期。因为此时西突厥与东罗马发生了外交关系,但西突厥对东罗马一度与西逃的阿瓦尔人眉来眼去十分不满。
有好几代西突厥可汗曾反复征服西域,包括南北朝时期的室点密可汗,隋朝的阿波可汗,隋末唐初的射匱可汗和统叶护可汗。这是因为西突厥汗国政体落后,对被征服地区的统治不稳固,被征服地区呈现出“来的都是主,人一走茶就凉”的格局,所以不得不反复征服。康居也是如此,他们很快就脱离了内乱的西突厥。贞观十五年,一度统一西突厥汗国的乙毗咄陆可汗,曾梦想再度征服康居,并且认为,如能征服康居,自己的功业将可以与唐朝天子相媲美,但是走到一半西突厥就又内乱了,终成一枕黄粱。
西突厥征服康居,顺便也就征服了整个哈萨克草原的各路游牧民族。他们很可能都是说突厥语族的。比如,里海和黑海以北的渴萨突厥人,很可能就是这样一群人,他们充当西突厥与东罗马之间的中介,使得双方使者可以避开共同敌人波斯人的围追堵截。渴萨人最后皈依了犹太教。
现在西方史料中的各路突厥语民族,包括钦察人(康居人)、佩切涅格人、乌古斯人等等,都是在哈萨克草原的突厥语民族,都曾被西突厥征服过。
正是这几窝突厥语民族,在西突厥灭亡之后,你打我,我打你,打输了就向西迁徙,如同多米诺骨牌,源源不断,层层递进,一浪高过一浪。他们有的来到波斯,与当地胡人融合,形成多个批次、不同比例、不同配方的胡虏混血族群,并且全都突厥化且伊斯兰化了。这些向西迁徙的突厥语民族及其制造出来的胡虏混血突厥化族群,被波斯人称为突厥蛮,即土库曼,也就是类似突厥但不是突厥的人。正是这些突厥蛮,建立了塞尔柱帝国和数不清的苏丹国、贝伊国、酋长国、加齐领地。
在这群突厥蛮中,有一个小军阀,叫埃尔图格鲁尔,于13世纪中后期,在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对岸的比提尼亚,开始发家致富。他的后代利用东罗马帝国帕列奥列格王朝的内乱,左右逢源,做大做强,最终发展成为一个新的帝国,并于公元1453年5月29日星期二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罗马帝国。埃尔图格鲁尔的儿子叫奥斯曼,这厮的后代,就以奥斯曼来命名自己的国家,是为奥斯曼帝国。20世纪初,西亚病夫奥斯曼帝国土崩瓦解,在其核心地区,奥斯曼人经过苦苦探索,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了古老东方文明向现代国家的转变,建立了一个共和国,取名土耳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