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的阿波罗计划中,要解决宇航员在太空中用笔书写的问题,当时还没有触屏电脑,很多记录只能用纸和笔做。但是,由于航天器在太空中处于失重的状态,普通的钢笔和圆珠笔里面的墨水根本出不来。为此,科学家们钻研了好长时间,花费了上百万美元,也没造出一种符合要求的“墨水笔”。于是NASA 向全国征集解决方案,结果有一个小学生寄来一封信,内容只有一句话:“为什么不使用铅笔?”
这个故事流传很广,有人说这就是突破了思维的局限,甚至还有人因此觉得,民间科学家只要点子好,就能碾压专业的科学工作者。
事实果真如此?
在60年代最初的太空项目里,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都使用过木制铅笔,其实这并不用一位小学生来提醒,是人就能想到。但是在失重环境下,铅笔笔尖摩擦产生的碎屑会悬浮在空中,不仅对宇航员来讲是潜在的危险,而且铅笔芯的粉尘还可能进入到仪器中毁坏设备。再加上铅笔在低温下易碎,而且易燃,在太空环境中其实很危险,因此这个方案在航天探索的初期就已经被排除了。
最终帮助NASA解决了这个问题的是菲舍尔公司(Fisher),他们发明了一种可以在各种条件下使用的圆珠笔——无论是在失重的情况下、有重力时在任何角度下、在水中或者任何液体中,甚至在真空中,这种笔都可以使用;而且它耐低温也耐高温,在零下45度到200度的极端温度下都可以正常工作。此外,这种笔上面的零部件也永远不会脱落。为了研制这支笔,花了大约100万美元,但这100万美元花得很值,因为直到今天很多场合下还需要用到这种笔。
我们很多时候都希望灵光乍现,毫不费力的找到一个好答案。但实际上,那些不费太多力气就能想到的所谓的“好答案”,很可能是别人早就考虑过的、淘汰掉的答案。
因此,简单的答案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阻碍我们进一步探索和思考。
人们总爱说要打破思维的墙,其实真正捆住人们思维的墙,是一个人本身的能力、阅历和经验。正如两米高的墙挡不住姚明的视线,而一道矮墙却能让小矮人看不到眼前的世界。
真实世界的复杂性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高。所以我们总能看到许多人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努力地解决了一百个问题,以为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其实还差得远,接下来遇到的问题可能比想象的多十倍。于是就放弃,转而做另外一件事了,结果总是在成功的围墙外兜圈子。
如今,我们看到很多讲座、书籍会传授各种应聘技巧。客观地讲,应聘技巧是有用的,但那是锦上添花,最终的角逐是在实力的基础上,这才是用人单位录用员工的最关键因素。如果没有实力,学会再多的应聘技巧也是白费。
最后,从开头的那个故事,我们还能收获另一条经验:即便是那些流传甚广的故事,我们也要多问一句,是真的吗?通过持续地“提问-搜索-辨别-结论”,向上游追寻,获得一手知识。
独立思考决定了心智上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