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自己的认知,就是要学会做两种针锋相对观点的复合人,用客观的角度看自己,审计自己,经常升级自己的操作系统,不停的把自己逼出舒适区。吴伯凡老师的认知方法论结课了,其中有很多金句值得反复研读、思考,为此摘记如下:
1.真正的改变只能发生在原则层面。
2.世界上只有两种人,“正确地犯错误”的人和“错误地犯错误”的人。最可悲的就是一直在犯错误,但是这些错误连错误都算不上。
3.任何福音都是诅咒,或者说,任何好处都是有代价的。当你的认知变得越来越完善的时候,你也在悄悄阉割自己的认知能力。
4.认知开始的那一刻,也就是舒适结束的那一刻。
5.世界上有很多冲突的观点,但它们只是表面的冲突,实际上是相互补充的。
6.只要你愿意“怀疑自己的怀疑”,一定会发现自己的可疑之处和不可靠之处;只要你愿意相信他人和世界,一定会找到这个世界和他人可以相信的地方。
7.改变认知不能走捷径地试图从结果上努力,而应该从过程上努力。想要结果的简单,就必须要做到起点的复杂。
8.古罗马著名作家普鲁塔克有一句话发人深省:人的心灵并非一个有待注满的器皿,而是一团有待点燃的火焰——不幸的是,我们常常把我们的心灵当成是一个器皿,把我们的认知成长和升级理解为不断地往这个器皿里增加各种各样的知识和信息,而从没意识到,认知是一个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火的历程。
9.人类的认知能力是人类最重要的资产。麻烦在于,这份重要的资产既包含正资产,也包含负资产,它是需要妥善的治理和管理。
10.认知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也是最坏的东西。
11.开悟,不是看到了某种全新的东西,而是在平常的视角和状态突然消失以后,发现了某种司空见惯的东西的全新真相。
12.你的认知处于不疼不痒状态下接触到的那些或许有用的数据其实是根本没用的。只有通过清晰表述,不断遭遇认知痛感,由一个个痛感有节制地去接触数据和信息,你的认知才能不断提升。接触数据的过程,也是你内在的规则和算法逐渐清晰和优化的过程。
13.意识到偶然性是世界和人生的背景之后,你会发现天地为之一宽。
14.我们使用任何一个工具,都意味着某种通向自由之路,但自由之后也是奴役之路。
15.互联网不是使世界“去部落化”的过程,而是“再部落化”的过程。
16.任何手段都是有代价的,只不过有大和小、明显和隐秘而已。弱者参与博弈的方式,应当是先让自己成为别人的手段,最终实现自己的目的。
17.聪明常常会陷入到管窥视野当中,我们要学会节制自己的聪明,避免能够轻而易举地把握和掌控的那个局部性,我们要有不确定性的整体视野。
18.具有“三无原则”的人无所期待、无所求、无所靠,所以他内心不存在半点儿怨气——怨气的潜台词都是“本该怎么怎么样”。
19.我们心里常常“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或者这样,或者那样”,这都是“惑”,它的特点就是没办法把两种选择、因素、观念、路径统一起来。但“惑”也是成熟的一个阶段,至少你知道了这个世界还有两面的东西,遇到事情的时候不会再一根筋地考虑问题。
20.你认为的一个客观判断,实际上只是你的一个观点,只能表明你是站在什么地方看世界的。明白的人不会在意你“说了什么”,而在意你说的这句话里透露出“你是什么”。
21.认知能力本质上是完善认知的治理结构和管理体系。路漫漫其修远兮,与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