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类
1.毕飞宇 《青衣》
一个命里长了青衣的两根水袖的苦坯子,一个学戏学到疯魔了的可怜女人。她挣扎,抢戏,对自己狠,对他人狠,只因为坚信自己不是在演嫦娥,而就是嫦娥。可惜,白熬煎了一场,韶光不在的自己,唱的终究不是当年那出戏,台下听戏的人也醉翁之意不在酒。最后一场梦的幻灭,和剧院外血淋淋的演出,是我连读完两遍以后留下满纸的凄艳悲凉。
2.未夕 《乔家的儿女》
“乔一成十二岁的时候,添了个小弟弟。
可是,没了妈。
那是一九七七年。”
在电视剧最火的时候,我懒得追剧,干脆直接看了原著。看了这个简约的开头,我就决定看下去了。行文细腻,是我喜欢的表达方式。一个混不吝的爹,一个被迫一夜长大的哥,和一群抱团取暖却又各自横生枝杈的弟妹,鸡飞狗跳磕磕绊绊中遇见生活的真相,在大难临头的时候,打开窗,还好能有一束光。
但是这本书给我最大的震撼点在于,作者未夕的简历——
作家,编剧。著有长篇都市小说《乔家的儿女》《果果的婚事》《烟花易冷》《糟糠之妻》和《以子之名》,以及电影电视剧剧本若干。电影剧本《孩子那些事儿》,获十一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江阴市政府特别荣誉奖、第十四届华表奖优秀少儿影片奖和第二十八届金鸡奖最佳编剧提名奖;参与编剧的电视剧《山海情》,获第二十七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电视剧奖和最佳编剧提名。
对比一下,同样是小学教师,我这么多年除了上班,到底都干了些什么东西。
3.毕飞宇 《玉米》
毕飞宇的小说总是越看越有意思,往往我还要去翻翻别人的评论,来确定自己到底有没有看懂,再结合着书评回去重新看。这本是草草翻过的,没什么感觉,先标记一下,等下次再看一遍。
4.[法]马克·特威迪克 《金色玩具店》
二战战火波及到的一家金色玩具店,它起初售卖玩具和梦想,后来售卖抗争、尊严和爱。读这种小说总是让人有点唏嘘曾经的历史,但是对于小说本身而言,这本书并不算出色。
5.[美]斯蒂芬·金 《宠物公墓》
莫名地觉得这本书很像《猴爪》,但恐怖的氛围不够浓。反而是到最后才精彩了起来。
社科人文类
6.[日]伊藤诗织 《黑箱:日本之耻》
性侵的案发现场,隔绝的私密空间,被称为“黑箱”,而揭开这个“黑箱”时,暴露出来的则是调查机构与司法体系中的更为巨大的“黑箱”。当女生受到真切的人身和精神伤害的时候,不但得不到任何医学和法律上的特殊照拂,往往社会舆论会反过来进行荡妇羞辱,这本书揭露的真相,结合当今新闻,让我更难接受。还好,去百度了一下,发现伊藤诗织最终胜诉。only “yes” mean yes,请所有人知悉。
7.[马来西亚]林文采 《心理营养: 林文采博士的亲子教育课》
何老师借给我的书,我居然拖延到现在才看,真是不好意思!无条件的接纳;此时此刻,我生命中你最重要;安全感;肯定、赞美、认同;学习、认知、模范,这是林文采强调的五大心理营养。整本书前半本是理论,后半本是答读者问的案例,我对前半本更加感兴趣一些。
8.[美]肯•林德纳 《当时忍住就好了:哈佛大学性格自修课》
关于情绪控制的一本书。虽然感觉这一类书籍都大同小异地讲控制和沟通,但是这本书也是意料之外地难看了。我更推荐去看《如何正确吵架》和《非暴力沟通》。
9.杨树云 《装点红楼梦》
这是第二次读了,所以不再写什么感想,只拿一篇简介搪塞:
八七版电视剧《红楼梦》是中国影视化装界的一个难以超越的经典,在今天各大高校的影视化妆专业中,还是必读的案例。杨树云老师在多年教学和研究过程中,深感出版一本回顾经典的书,是很有必要的。《装点》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如对一个眉型的研究,作者会查阅大量的古籍资料,从《红楼梦图咏》、《晓雨即事》、《西京杂记》、到《杨太真外传》到《后汉书》、《庄子·天运》等,从古至今,穷究其源,丰富的人文历史知识和对专业的热爱和执著,使《装点》更专业、高端;同时,活色生香的化装细节,大量美图,又使《装点》有非常大的可读性,观之可亲,读之可赞。
10.黄青平 《听见——一位听力专家与20个患者的心灵对话》
被王玄老师推荐去看的书。通过20个案例科普的医学知识不少,同时通过这20个鲜活的人背后的故事,让我对于听障人士的日常生活和内心挣扎,有了很明确的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