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产品新人,感觉要学的东西很多。可最近越来越觉得单方面吸收让我遇到了瓶颈,只看到了别人的分析,而渐渐害怕表达自己的想法,不知道其他的新人是否也面临这样的苦恼···看一些大咖说“产出”也是学习的一部分,不论现在写的怎么样,持续的产出,总会有所收获的。所以从现在起我要对所见所感进行总结,慢慢累积自己的经验,在这条路上坚持下去···
正文:
在当下“评论”几乎是app的标配了,除了以评论为主的论坛外,购物、音乐、视频、新闻等领域都规划了“评论区域”作为辅助标配,评论区的基本形式为“评论对象”+“评论角色”+“评论内容”。
除去论坛这种重量级评论模式,本次只讨论作为辅助标配的“评论区域”的产品模式。
当前评论区有两种模式(注:以下模式的名称皆由自己易于理解的方式,如果有更官方的说法欢迎指正):
NO.1 单项输出的点评模式,如当前APPstore下的留言(ios 9.3.2)
APPstore评论区的目的是作为用户下载APP的参考项,因此产品设计上也比较简洁单一。
NO.2 互动性较强的“衍生评论”模式,A用户的“评论内容”可以衍生出a1用户的“评论内容”,即a1用户可以对A用户的评论进行点评(此时A用户的“评论内容”成为“评论对象”),目前常看到的有三种模式:
模式一:从属式(或树状模式,有从属关系)
模式为“A+a1、a2、a3”(a1、a2、a3由A衍生而来),即“主评论信息”+“n条次评论信息”
优点:
1、回复界面板块化更整体
2、产生出次内容的可能性较大
3、拓展性强
缺点:
1、层级深(首屏信息流中,部分次评论信息一般会折叠)
2、单体评论(主信息+次信息)体量大
以腾讯视频为例:
1、视频播放页的评论区
腾讯视频将评论区打造影评的形式,产出高质量影评形成“次内容”,单个评论在首页只能显示一定的内容,内容超出则被折叠,观看全部需进入下一层级。
2、评论区内部
评论A成为“评论对象”,a1、a2、a3作为“评论内容”
模式二:平铺式(或瀑布式)
优点:
1、层级浅,量级轻
2、适合评论较少的情况
缺点:
1、较分散
2、产生次内容机会少
案例:网易云音乐
模式三:串连式(或金字塔式,由平铺式发展而来)
这种模式下a3的“评论对象”为“a2+a1+评论A”
优点:
1、评论始末条理清晰
缺点:
1、形式较为复杂
2、重复内容几率多,信息冗余
案例一:优酷视频
案例二:ACfun
由于这种回复形式的复杂性和重复性经常会造成浏览上的负担(一屏展示不完),所以ACfun对部分内容进行了折叠
综上几种方式仅是目前我发现的评论区的粗略形式,较为概括,需根据产品情况进行模式的选择,日后如发现更多模式会继续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