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时期,迫切需要通过调查研究充分了解乡村振兴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广大党员干部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在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中砥砺前行,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以“绝知此事要躬行”的作风调研,深入实地,勾勒乡村振兴轮廓。“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基层有最复杂的情况、最真实的问题,如果政策制定脱离了基层实际,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结果只能是隔靴挠痒、南辕北辙。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性任务,需要广大基层干部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久久为功,而做好调查研究便是重要的一步。只有“下马看花”“解剖麻雀”,才能全面细致地掌握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发展状况,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提供坚实的依据。“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广大党员干部要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走进田间地头,摸透基层情况,为乡村振兴“调”治理有效之方、“查”和美乡村之道、“研”育才聚贤之径、“究”特色产业之路,勾勒乡村振兴清晰轮廓。
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态度调研,善察实情,填充乡村振兴底色。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乡村振兴涉及方方面面,调查研究要从何处做起?群众的问题指向就是调查研究的方向。群众哪里有需求,调研的力量就往哪里集中。党员干部想要了解群众关切的问题,就要到矛盾最突出、情况最复杂的地方去,明确调研方向。同时,要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既要“用心用情”更要“身入心至”,主动与群众交心谈心,讲通俗易懂的“农民话”,倾听群众的“肺腑之言”、感受群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了解群众遇到的“难念的经”,总结提炼出群众的关切点,发自内心地尊重群众的意愿和创造,急人民所急、盼人民所盼,帮助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问题。只有在推进乡村振兴征程中真正和人民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才能赢得民心民意,让人民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调研,务求实效,绘就乡村振兴画卷。“文可载道,以用为贵”,完成调研、形成一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不是最终目的,一切调查研究的目的都是为了运用。如果调研问题“悬而未决”、调研结果“束之高阁”,只调不研,或者研而不用,就会让调查研究沦为“一纸空文”,不仅误了发展,还寒了民心。因此,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广大党员干部要将调查研究的成果运用到乡村振兴的实际工作中,及时将调研结论上升为决策部署,转化为具体措施。同时,要对调研成果跟踪了解、综合评估,动态优化完善,巧用调研成果解决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变化的新问题,推动新问题从“纸面陈述”到“落地解决”,切实以调查研究的丰硕成果回馈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绘就乡村振兴多彩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