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兰·罗素,就是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写《西方哲学史》和《数学原理》那位超级“网红”哲学家。
他说,人类工作有三种:
一种是苦力,也就是让地球表面物体相对位置发生改变的人,类似于我们说的修理地球。
一种是监工,不直接干活,而是监督苦力。苦力自然辛苦,但收入却不如监工,社会地位也不如。
最后一种是上层阶级,啥也不干,但生活最好,社会地位也最高。奇怪的是,他们最喜欢倡导辛苦。但是,如果苦力包括监工相信了,会发现,越艰苦劳作,越是穷困。
我想,罗素说的是他那个社会。
因此,罗素的建议是,减少劳动,尽量多闲暇,生活才会更幸福。在他看来,劳动没有那么重要,失业没有那么可怕,职业更是没有那么神圣,对失业和经济危机恐惧,源于对职业的不当崇拜。
怎么理解罗素的话呢,当然得批判地吸收。
人的时间(资源禀赋)是固定的,要么用于劳动赚钱,要么用于不劳动(闲暇)。究竟多少用于劳动、多少闲暇,每个人不一样。经济学理论说,因为闲暇的时候没有收入,所以闲暇的机会成本,就是失去的这些收入。那么,就要看你对劳动和闲暇之间的偏好(边际替代率)了。
比如低收入者,要紧的是增加收入,闲暇对他们,太奢侈了,或者太贵了,可能影响生存的;而劳动的机会成本,则很低,呆着也是发愁日子怎么过,不是享受。理性的选择是更多劳动,更少闲暇。(注:过几天我会写一篇有关机会成本和利润的文章,我们一定要理解的一个事,就是机会成本,否则你这辈子不会成功。)
有钱人不一样,钱的边际效用已然很低,这时候,再增加劳动,虽然收入也增加,但是,增加的这点收入,吸引力不大,因为本来已经不缺钱,更宝贵得的可能是和家人聊聊天,娱乐一下,去工作就将损失这些效用,他们应该减少劳动增加闲暇。
但是,罗素的建议更极端,他让没钱的人更少劳动,更多闲暇。在罗素看来,不要信那些艰苦就是好的说辞,只要饿不死,就别干活。这样你的生活才更幸福。
他说的这个,有没有一点点道理呢?
艰苦的体力劳动,也许只是因为要逃避更艰苦或者真正艰苦的脑力劳动。很多辍学的人,如果问他们为什么不上了,他们一般说脑子笨,学不会,累啊,不如打工简单,拼体力,可以逃避费脑子。
人活在世上,要想更有尊严,更有价值,境界更高,就要勤于思考,也就是增加脑力劳动。就像罗素,自己是贵族,八九十岁还在写哲学史,特别勤奋,当然是脑力上的勤奋。
不是说体力劳动不重要,不必要,当然不是的,它们重要且必要。但也应该承认,真正改善人类生存状态的,是伟大的思想和技术发明创新,是脑力劳动。鼓励死命干活,是迷惑大家的忽悠。
罗丹的雕塑:思想者
休息是对人是重要的,很多工作你自认为有价值,但实际上没意义,浪费时间和生命。不如休息,体会生活本身的乐趣,不辜负大自然的美意,静下来体会生活的意义,也想想人生的方向。
俗话说,碌碌无为,整天忙忙碌碌的人,是不会有大出息的,生命需要严肃的审视和思考,这是苏格拉底说的。
总是停不下来,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太贪婪。
每个人都应该严肃地思考生活。
推荐大家读一读罗素的这篇文章,你会受益终生。
Bertrand Russell:How to Grow 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