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式输入的遐想

碎片式的输入下,大约半小时到四十分钟,就会忘记前面自己在想什么,就进入吸入、泄露、贪婪吸入的恶性循环。

为什么花半小时去看别人的生活,那恐怕是因为自己的生活不充实,不坚定,不清晰,不得劲儿。那半小时,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生活的方式,可能给了我们指引,灵感,勇气。这本来应该使得我们更坚定有目标的追求自己渴望的生活方式,但事与愿违,这竟成了大麻,让人持续不断的投入感受,获得感受上的刺激,在没有实践没有输出没有成果的情景下,持续不断的刺激。

事实上我们看到了多少的生活方式了,互联网无时无刻不在大水漫灌般的向我们提供同质化的东西,某些内容换个衣服,换个壳,走马灯似的闪亮登场。哪些东西还能让我们耳目一新,几乎所有的发生都已见过不怪。没有深入的思考,没有启悟后的实践,只能陷入被人一次次往你脑子里倒垃圾,一次次用同种东西寻求感受刺激的循环。

岂止是一部小说,一篇文章,一段句子,能让人悟到生活和自我的真相,连一个词语,都能让人自己明白自己某种状态,某种感受,某种变化,能让人清醒,看到说不出的真相,甚至恍悟。

持续的碎片化摄入,势必会瓦解一个人精神专注的能力。看到一种可行性的方案,我们至少有三年的时间去思考实践吧,哪怕几年后再浏览一遍方案呢。

可能是被关注的感觉缺乏,记录缺乏,监督缺乏,自己拍自己,记录自己,应是个应对这个人性束缚的一种解决方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