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被讨厌的勇气》
你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里选择了“不幸”。这既不是因为你生在了不幸的环境中,也不是因为你陷入了不幸的境地中,而是因为你认为“不幸”对你自身而言是一种“善”。
一些感触:
关于人生的选择,我在前面的文章人的一生,只需两道题中有所提及。人生的选择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但往往在一些关乎心理、关乎哲学的问题中,选择总会出现许多的不确定因素,以致于我们产生千差万别的情绪情感,最后让自己的人生变化不一。
在《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有一个章节:你的不幸,皆是自己”选择”的。
这个“选择”所指的是我们常常因为自己无法完成某种事情,仍然对这件事情抱有很大的期许,于是为了满足内心的欲望和好胜心,我们很多时候就会“选择”撒谎”。我们总会借用一些理由来给自己台阶下,比如“不幸”。
比如我是一个农村女孩,但只考上了一个普通的二本,我很多时候就会产生一种习惯性的心理:我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无法和城市的学生想比,能考到这个二本已经是非常优秀了。如果我是城市出生,如果我从小拥有各种补习班,各种家教,各种优质老师,优质教学质量,我一定可以考上某某学校……
这个例子简单而朴素,是我们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某个人,或者说一些人。
但这个农村女孩就是因为自己无法做到所期许的好大学,好人生,于是选择一种我家境不好,出生不好这样的“不幸”来说服自己接受没能成功的结果。这对于农村女孩来说是一种能够给自己一份“善意”的“选择”。即给失败的自己一个台阶下。
其实你所谓的“不幸”,并非你家境不好,你所受教育不好,而是因为你想要以这种“境遇不好”的理由为借口为自己谋一个“不能成功的目的”。这也正是《被讨厌的勇气》中再三被提及的有关阿德勒的“目的论”。因为有了这个“不能成功的目的”,你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伪善”。就像“我家境不好”这对于无法成功的我来说就是一种“善”,一种我可以用来“选择”让自己内心好受的“伪善”。
也有些人是这样的。
他们在做某件困难的事情时会犹豫再三,最后又放弃。比如某个全国写作比赛,我一开始由于害怕自己的作品石沉大海,不敢开始执笔,更别说填报名表,认真构思了。等到看到某个人把这件事情做成功,得到写作大奖的时候。我便开始羡慕,甚至嫉妒。于是就开始酸言酸语:如果我去参加这个比赛,说不定也可以获奖。唉,我真是“不幸”,当初参加了,这会儿被人羡慕的人可能就是我了。
殊不知,你口中的“不幸”正是你自己的选择。
你用这种“选择”来安慰自己失落的心灵,用这种看似“高大尚”的“选择”来让自己的内心舒服一些。这对于你的心理情绪就是一种“善。”
所以,为了避免这种“伪善”的选择继续给你带来“不幸”。放手去做吧!不要纠结境遇,不要纠结过去,也不用担心结果,去做了才能知道自己可不可以。鼓起勇气,坚持下去,竭尽全力地去实现自己的期许,相信那一定会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