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吵架的时候,你是什么感觉?”
“想死的感觉……”
这是父母与孩子间的真实对话。
作为父母,我们了解多少这种孩子内心深处的感受?我们又关心多少?
我们自以为对孩子爱得深沉,结果孩子却不但不领情反而叛逆不断,孩子与父母之间慢慢形成了无形的对立的心墙,如何才能拆除这堵心墙?
中国最优秀的禅道养生传播者——杨金鑫博士说,用“禅心”!
何谓“禅心”?
电影《美丽人生》中,法西斯政权下,充满喜剧天分和幽默的男主角圭多和聪明可爱的儿子被强行送往犹太人集中营。他的妻子多拉虽没有犹太血统,也毅然同行,与丈夫儿子分开关押在一个集中营里。聪明乐天的圭多哄骗儿子这只是一场游戏,奖品就是一辆大坦克,儿子快乐、天真的生活在纳粹的阴霾之中。尽管集中营的生活艰苦寂寞,圭多仍然带给他人很多快乐,他还趁机在纳粹的广播里问候妻子:“早安!公主!”
这就是圭多作为一个父亲、丈夫的“禅心”,无论处于何种不利的情境下,都能创造出天堂一般的心灵幸福的能力。
没有禅心,“爱”也无处安放
杨博士说,反观我们,很多家长缺乏让自己心灵幸福的能力,经常处于焦虑和浮躁之中。
没有禅心,我们自认为给孩子的“爱”也无法生效,再多关心、再多付出,却没有耐心去了解和关注孩子的内心,忽略了爱的核心是对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基本认可和尊重。因此在教育孩子时,往往会步入以下误区:
总感觉孩子不够完美
当孩子顶嘴时,觉得冒犯了自己作为父母的尊严
当自己错了,也要高高在上,父母给孩子认错会失去权威
当孩子贪玩犯错时,简单粗暴地制止和责难
……
这些场景是不是很熟悉?很多家长说自己在很努力地扮演好父母的角色,可是你知道孩子心中期望的好父母是怎么样的吗?
不做“天花板父母” 修炼贤才父母的八项能力
杨博士曾经问他的女儿,希望父母如何做父母。她的女儿说,只有一个要求,犯了错误时能承认错误。很多父母给孩子塑造的形象都是高高在上的“天花板”形象,不能低头,权威的皇冠会掉下来……
杨博士指出,父母敢于认错、放下尊严、放下小我,反而更容易得到孩子发自内心的尊重,父母的信念和行为会投射给孩子,他们也会变得敢于认错,敢于面对真实,敢于承担责任。
“不怕念起,就怕觉迟”,当我们心中一旦发起对孩子不满意的意念时,我们要用杨博士提出的贤才父母八项能力修炼自己:
正念力:修“认可孩子、尊重孩子”的正念正心
自觉力:在出现问题时,反省自己的言行
接纳力:接纳孩子真正的样子,放下对孩子过高、苛刻的要求。接纳才能给孩子宽松的土壤成长,才能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哪怕有偏差,也给了孩子一个生命的体验机会,只要大方向不变。
欣赏力:父母要善于多角度多层面发现孩子的优点,同时不放大孩子的缺点
无我力:放下过去的你,放下小我,放下控制欲和压制欲
同理力:认识到自己的思维是有限的,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理解孩子在不同的教育背景和社会背景下产生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
融合力:融入孩子的心灵世界和物质世界,与孩子一起成长和进步
和谐力:为孩子创造和谐有爱的环境,与自己身心和谐、与另一半、父母家人和谐,与观念不同的人和谐相处
课堂结束后,几位家长深有触动地反省自己,“之前总是大声嚷嚷跟孩子说话,从来没有表扬过孩子”“今天就要接受孩子不想写作业,并且他犯了错误我还是爱他,这是我的本心”……
一位来自台湾的家长也分享道:三十多年来,我深深感受到现代人的心理冲突其实来自生命价值的模糊和人际关系的疏离,不知不觉将自己的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亲密关系、同侪关系,搞得乱七八糟,其实根深蒂固的源头来自于没有全然接纳的信念。
教育的本质,用柴静的话来说就是:用一棵树撼动一棵树,用一颗灵魂唤醒一颗灵魂。
修好我们的心,洗涤我们的灵魂,再去与孩子的灵魂碰撞,就是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