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此色身未化之候,做一点归途计。
——庄闲
庄闲(1872-1956),字蘩诗,别署慧闻室主人,江苏武进人。庄闲自幼笃信佛教,据说11岁便能画观音像,也正因如此她的大多数书法作品体现了强烈的佛教色彩。宣统二年,庄闲参加南洋第一次农工劝业会书法比赛,获农工商部金奖。她晚年出家,法名“妙道”。解放后,1953年庄闲被聘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
图片发自简书App
早年有她书写的《楚辞》出版,解放后有她书写的陶渊明诗出版,如今我们所能见到的她流传于世的书法作品,几乎全是佛经语录。
图片发自简书App
《禅诗手稿》,梅笺尺牍,为庄闲出家后之参悟禅诗手稿。钤印朱文两方:“蘩诗”“慧闻室”。
图片发自简书App
《白公张祐七言联》,时年庄闲七十有四。联书“白公睡阁幽如画,张祐书碑妙入神”。款识:“乙酉夏日庄闲,时年七十有四”。钦印两方。
庄闲崇尚北魏碑帖,因此其书法作品含北碑的大气端庄,古雅雄浑,刚健大方。
网上关于庄闲的资料似乎很少,个人照片也只看到这一张,不知是不是本人,其作品也只见到这两幅。
(本篇图片收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