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中文系钱理群教授最先定义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一己利益成为他们言行的唯一的绝对的直接驱动力,为他人做事,全部是一种投资。所谓精致指什么呢?他们有很高的智商,很高的教养,所做的一切都合理、合法、无可挑剔,他们惊人的世故、老到、老成,故意做出忠诚姿态,很懂得配合、表演,很懂得利用体制的力量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初三阶段,学习压力最大。又是个人自主意识发展最重要的阶段,价值观主要也是在这个阶段开始形成。在物欲横流的当代,我们的选择和我们的方向指向哪里,也许短时间内不会对我们造成困扰,中考高考,大学,求职,婚姻。但是人生越往后,现在扎根去我们心底的一些我们将来可能遗忘的事情和认知,就会对我们的生活影响愈大。我们只是需要更正确的给自己找一条正确的道路,有时,选择真的比努力更重要。上帝让好人成为好人,就是对好人最大的奖赏!
建议父母要用喜悦的心情迎接孩子的改变,让孩子知道,青春期来了,一生最美的时光已经启程。
对孩子的早熟或晚熟泰然处之。
初三抽象思维发展。更爱争辩。更挑剔。易冲动。对批评格外敏感。
孩子有缺点要私下里指出,尽量在单独相处的时候指出,而不要公开批评。如果是公开场合必须对孩子说的问题,可以通过眼神,手势或短信等方式给孩子指出来。
鼓励孩子去尝试与体验。
不要替孩子做决定。这样会阻断孩子的经验积累与体验反思。父母可以给孩子一些有效的建议,或者为他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信息,让孩子在各种信息中不断比较,在各种尝试中不断体验,从而自己做出决定。
寻找自我,发现自我,成了孩子在青春期的重要任务。
成人感更强烈。身体的迅速发育使孩子有了长大的感觉。如果父母过度干涉,他们会选择叛逆。
内心世界更丰富。对生活中的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与热情。审美容易受到偶像的影响。媒体上宣传的时尚潮流能引起他们比较大的兴趣。
自我意识更强。常常觉得有两个自我,一个是现实中的自我,一个是理想中的自我。在意公开的自我,即对外貌,行为等更关注。
常感到自我怀疑。看问题的角度更加多样化。对过去认定的那个自我产生了怀疑。学业压力大,更易产生自我怀疑的心态。
叛逆心理更盛。
第二次叛逆期会在7-9岁之间,孩子不适应小学生活,仍想以幼儿园的方式生活。
把孩子看作独立的个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叛逆期这个词语的视角是以成年人为主体地位的。
不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
与孩子的关系要亲密而有间。
父母需要毕生发展。
抽出时间丰富自己的心灵。身为父母,有责任要经常向孩子传达积极的,正面的情绪。
良好的亲子关系比教育更重要。
亲子冲突几乎是与青春期同时到来的疼痛,是亲子关系需要转型的信号。
亲子冲突不可避免。亲子冲突是孩子长大的信号。
亲子冲突的高峰期发生在14-16岁。亲子冲突也有积极意义。孩子在父母的对抗中发展了个性与独立意识,在情感上发展了与父母分离的勇气,在交往上学会了处理问题和控制能力。
民主型家庭有利于缓解冲突。
亲子关系及时转型有利于减少冲突。聪明的父母要把与孩子建立和谐的关系放在首位。家不完全是讲对错的地方,家是父母与子女一起感受幸福的地方。
家庭教养方式是指父母抚养子女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行为方式,由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等组合而成。
父母要先退一步。
建议父母要做三件事及时终止与孩子之间的冲突。停止;放下;呼吸。
寻找时机疏导双方的不良情绪。
多用我信息,少用你信息。
在温暖,支持的家庭气氛中,亲子之间分歧较少。在充满敌意,强制的家庭气氛中,亲子之间互相抱怨,对分歧采取回避态度,冲突较多。亲子冲突发生的频率越高,父母对孩子掌控得越严格,孩子产生抑郁,焦虑负面情绪的可能性就越大。
良好的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针。
在各种关系里,毫无疑问夫妻关系是核心。
要把家庭看作系统去维护。
网络聊天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网络聊天满足孩子的咨询需要。更喜欢聊没用的话题,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没用的话题恰恰是孩子特别感兴趣的内容。需要倾听,不需要评判,初中生比高中生更愿意表达,因为他们的内心有太多的困惑或青春疼痛需要说出来。
父母与孩子谈话要从他们感兴趣和关心的话题开始,只要孩子肯说,无论从什么话题都是好的。
不要急着闯入孩子的世界。九年级的孩子自我意识已经非常强烈。
精神陪伴更适合青春期孩子。青春期的孩子对父母的依恋越来越少。
喜欢精神陪伴不喜欢形影不离。不愿意什么都依靠父母,更不喜欢父母总是跟在自己身边。
培养一两项家庭共同的运动。
如果父母能多向孩子学习,与孩子并肩前行,这种陪伴对孩子来说就是精神的滋养。
不用学习克扣孩子睡眠。尽量固定孩子的睡眠时间。用午睡为孩子的一天充电。
爱孩子本来的样子。
公司里绩效最好的人,是能够关心他人,了解他人情绪,善于控制自己情绪的人。
幸福感源于正确的价值观。
中学生特别需要积极向上的情绪。九年级学生情绪反应比较强烈,情绪很不稳定,这时他们特别需要一些对生活,对他人,对世界稳定的,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看法来帮助他们稳定情绪。
中学阶段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
培养孩子具有爱的品质与能力。
在孩子身边营造爱的氛围。
有规律的冥想会给生活带来深刻改变。
父母最好能带头,在孩子每天学习累了时和他们出去走走,并鼓励孩子多参与和伙伴一起的各类运动。
为家庭生活注入文化养分。在一家人闲暇的时间里,尽可能让家庭生活多一些文化氛围。
自尊给孩子带来积极的自我评价。积极的自我评价给孩子带来自信。自信心强的孩子幸福感强。亲子关系的质量影响自尊水平。自尊感极不稳定,相对较低。
成就感可以提升青春期少男少女的自尊感受,失败感则让孩子的自我效能感降低。父母要多让孩子感受到成功,一次次的小成功累加起来会成为强烈的自尊。九年级学生面临学习方面的压力时,父母更要在压力中找到孩子的闪光点。虽然孩子的作文写得不好,但是哪怕只有一句话写得精彩,父母也要大大地点赞,这样才能使孩子不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与成功。--表扬的方式要正确。
随着消极生活事件的增加,青少年的自尊水平是下降的。
帮助孩子建立新的自我评价标准。悦纳自我。
初中生的极端情绪远超出成年人。初中生的情绪,态度对学习有直接影响。感到安全的孩子更善于调解情绪。父母情绪积极的家庭孩子情绪更积极。
被给予更多支持,并在感到安全的家庭里成长的孩子,学习调整情绪的策略更积极,并且有能力建设性地平复情绪。长期生活在被拒绝,被批评的家庭里的孩子,他们的社会能力弱,适应性差,负面情绪多。如果父母不善于解决家庭问题,孩子的消极情绪就会高涨。
情绪觉察是一个人情绪能力的核心力。
从孩子跨入九年级起,父母就要跟孩子一起确定九年级毕业的目标,尤其要与孩子能力,水平相结合。
全面了解九年级才能把握节奏。父母越焦虑孩子越焦虑。
父母的任务是帮助孩子把握方向,而不是代替孩子做决定。要客观地评价孩子的能力,不要过高估计孩子,给孩子设立太高的目标,让孩子感觉到绝大压力。适合孩子的目标才更有利于孩子发挥自己的能力。
定期主动和老师沟通。
尤其是在每一次大考之后,了解孩子在班里的学习情况,了解学校或班级的工作重点,真实地跟老师沟通孩子在学习方面遇到的困难,这样才能有更好的家校合作质量。亲密的师生关系对孩子的情绪,学习兴趣等均有较大影响,父母要通过勤沟通,为孩子与老师搭建一座桥梁,让师生关系更融洽更亲密。
管住嘴,服务好是重点。做好生活服务,重点是管好一日三餐,多和孩子一起运动,帮孩子疏导心理压力,多为孩子提供一些科学的方法与信息。
多数初中生成绩不稳定。对孩子成绩出现的变化,父母要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既要及时帮助孩子发现原因,又要沉住气,不要被孩子一时的成绩变化左右情绪。
科目多,内容难是主要学习困难。
用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孩子和评价自己的标准,是很多父母不经意就流露出来的行为。孩子能从父母的言行中感觉到学习的压力。
低度焦虑有利于难度较大的考试。适度的压力对促进孩子学习有好处,但是压力过大就容易使孩子焦虑。
教孩子正确的归因方式。
父母不能只盯着孩子是否用功,要在养成自学习惯,反思习惯,学习主动性,自觉性等方面多下功夫。
给孩子的压力要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