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习笔记(五)一一修齐治平不离天地大道

        宋以前,《大学》《中庸》成为《小戴礼》中之一篇。始于宋淳熙中,合《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正式称为“四书”或称“四子书”。明初定制,以《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为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四书。“四书”与“五经”各自成一典籍,实始于此。

      至诚先师孔子认为人从天道中得到了五个字,就是公(天无私),诚(天地原动力),仁(从二从人,互存,互助,互爱,不仁便不是人,则与离兽无异),中(致中和,天地位焉),行(无时无刻不在向前行动),是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最大贡献,儒家传道的脉络上接尧、舜、汤、文王、武王、周公、老子,到了孔子形成儒家学派,传至子思、孟子。亦称之为道统。

    《大学》作者为孔门弟子曾子,(宋清各代以颜回、曾子、子思、孟子配享孔庙,分别称之为复圣、宗圣,述圣与亚圣),其独得孔教之宗。

《大学》告诉我们人人皆具明德,叶曼先生认为  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亦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我想它还可以称之为“大人”的梦想。

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为大学之纲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八条目。

明德为本,新民为末。知止为始,能得为终。

修身以上,明明德之事,齐家以下,新民之事。

“止”为确定目标恒久不迁之意,亦即立志,惟其不迁,所以能定,能静,能安,能虑,最后能得。那么如何知所止呢?这时候文化便起了重要的作用,我们至少要有智慧的见地,以智慧见地指引去修身。可以阅读经典,也可以参访明师。

明了了大学之道,即知无论老幼尊卑,皆须以修身为本。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修身究其根本是在修心, 心变了,世界自然也就变了,一切都是因缘的聚合。

个人理解

《大学》中修身的次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格物",穷至事物之理,而知无不尽,近乎科学研究之精神,强调“理”,或说是试图从“用”上寻出“体”的运作规律。

诚意一一慎独,勿自欺

正心一一去情,去欲

有诸己而后求诸人一一以身作则,而后推己及人

向内求而非外求。

“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单独一章专明善之要。

全文论及修齐治平不离天地大道,不离公,诚,仁,中,行。人道与天地之道相合,是谓大道。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四书五经》古文附译文经典全本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中国儒家经典书籍。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
    观茉阅读 12,720评论 0 13
  • 《四书五经》古文附译文经典全本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中国儒家经典书籍。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
    文龙1988阅读 447评论 0 0
  • iOS 获取时间戳 NSTimeInterval interval = [[NSDate date] timeIn...
    BlackPearlPin阅读 1,849评论 0 2
  • 日光之城一路太阳光愈发的热烈,日光城我终于到了!站起来伸了伸酸痛的身体,走下火车,深吸一口气,沉闷而又清冽,因为高...
    牧羊人nic阅读 26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