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木心是因为陈丹青,大学的时候读陈丹青的荒废集退步集,觉得非常有趣。于是发现在字里行间,对木心都相当推崇。
木心是陈丹青的老师,然而却没有陈丹青那么有名。本着好奇的心理,那时候便去找来木心的书来读。记得当时看了素履之往,鱼丽之宴。前面是一本短句集,文字简短精炼,典雅近古文。读来韵律非凡。后一本是问答录,从一问一答中,显示出老先生阅历之丰富,观点的独特。笔耕不辍,木心写作很多,出版作品却少而无名,这大概也是很少人知道他的原因。
文学回忆录是在木心去世之后,陈丹青通过自己的读书笔记整理出版的。内容是根据1989年至1994年,木心先生在纽约为一群中国艺术家们讲述世界文学史的讲课记录。
木心讲述的世界文学史主线是郑振铎编著的《文学大纲》。但表现出更多的却是木心关于文学个人的观点,名为《文学回忆录》,而不是文学史,所以里面的很多观点都含有木心先生本人强烈的主观色彩和价值判断。木心的俏皮、虚荣、机心、精致与博古通今,涉猎繁多都在这本书里。从古至今,文学史著,从来客观、中正、严肃,然而木心落笔处,毫不客气,尽是断言,刻薄无情,作者性格跃然纸上,构成一本完全不像文学史的文学史。
于是梁文道在这本书的前面写道,它(《文学回忆录》)是一位作家以自己的双眼瞻前顾后、左右环视,既见故人,亦知来者。为自己创作生涯与志趣寻求立足于世的基本定向……大部分一流作者的文学史,其实都是他们的自我定位。《文学回忆录》里的木心便是一个在世界文学史中思索自身位置,进而肯定自身的木心。这就是木心的“文学回忆录”,也是《文学回忆录》中的木心。
这本书的可贵之处在于木心对于自己的定位,他平视世界文学史上的巨擘大师,平视一切现在与未来的读者,把大师、自己、读者三者放在同一高度来讲,既不卑微也不骄傲。这是这本书最大的意义所在。
陈丹青在后记中回忆起木心讲课的过程与成书的经过。言语中无不透露出这位学生对老师的怀念。陈丹青就像是木心的颜回,对木心的推崇,对木心的继承,一部文学回忆录,尽收眼底。
文学回忆录出版的时候,蒋方舟有篇文章叫《原来你们什么也不知道啊》。大概更接近我们这代人对于木心的理解。
所以,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希望把它当成杂文或者随笔来读,读到木心有趣的观点可以哈哈大笑,读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可以拓展阅读,读到精美的句子可以摘抄誊录,甚至于形成自己对于文学史理解与观点。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裨益。
读书不仅在体验不同的生活,而且会触摸不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