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后照例是家长会,总得说几句。教学一体,往往难分,所以放在一起说。
有家长问:“你教育自己小孩的目标是什么?”想想好像没有,只对女儿说过:“你做到——随遇而安,自食其力,自得其乐,就行了。”
他们又问:“有方法吗?”好像也没有——也不敢故作高深说法无定法,但坚持三“有”:有趣,有用,有效。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这位老师不好找,怎么找,等我有兴趣的时候再说。而以下所说,不好意思,却又与兴趣有关。
学之法,有三傻招:一笨二懵三戆。
一笨
笨有三:一自知己笨,二用笨办法,三下笨工夫。承认自己笨和知道自己无知,方能虚心求索;用笨办法,不求多快好省,不假借工具机巧,直接用身体官能学习;下笨工夫,须埋头苦干,锲而不舍,铁杆磨成针。
如欲让人识臭豆腐为何物,与其喋喋不休地描述,不如直接给他来一块臭豆腐,让其观之、闻之、嗅之、触之、尝之,并参与臭豆腐的生产制作,五官六感齐上阵,自然全面、深刻认识臭豆腐。在此基础上,再讲解臭豆腐的成分,制作的原理,包含的化学和生物的知识。认识事物须由表及里,若连表也不及,又如何及里?
如今,有钱人是用笨办法学习的,穷人才投机取巧,还以为对着个屏幕就是很高级。如欣赏巴金(巴金就是个有钱人,对着屏幕可写不出这个——对着画却可以,小范就搞了个《岳阳楼记》)的《海上日出》,穷人是对着电子屏幕听老师在上面滔滔不绝地说,富人是开着游艇到海上参与日出——我为什么说是参与呢?因为他还闻到了海的味道,感到了风的吹拂,还有船在脚下的摇荡,又有孤鸟呼朋,群鱼逐浪,云霞追日,一切都在变幻……这些都被屏幕屏蔽了。他成为了日出的一部分,他在船上看日出,你在屏幕上看他。其实主要的还不是贫富差异,而是认识、意识和行动的差异,当然到了最后就成了贫富差异。我曾调查,父母带自己去海边看过日出、日落的同学请举手,结果没人举手——可能是我们这里离海太近了?
这就是笨之道,为学不投机取巧,不依赖外物,不急功近利,用最笨拙的方法、最简单的工具——最好是用身体去学习,用自然原始的身体感官去全面接触事物、认识事物,眼光看之知其形状颜色,耳音闻之知其质地虚实,鼻气嗅之知其香臭辛酸,舌味尝之知其咸辣苦甘,手触摸之知其软硬滑涩……眼、耳、鼻、口、舌、手、心(脑)、身全用上,身体参与度越大,对事物之了理越深入越全面。认识越深刻,记忆也越牢固。学习,最好的学习是发现发明过程的重演。
另外,在学习上,能抄写不复印,能心算不笔算,能笔算不机算。能直接不间接,能亲历不代劳,能自学不他教,能身体不工具,宁笨拙勿机巧,宁慢行勿急进,更直接、更深刻、更全面,方能知其性、享其用、赏其美,此乃笨之道。
但现代人往往既自我又忘我,享受的时候很自我——在朋友圈上圈圈点点的尽皆食色,而学习求真的时候却忘了自己的身体,幸甚至哉?
但,笨,非是不爱工具、不用工具,而是为学之初不急于使用工具,应先开发挖掘身体的机能潜力,工具用在之后的深入研究更好。即使用工具,也是为了拉近学者主体和研究客体之间的距离,使更直接,而不因为有了工具而疏远隔离了物我——以为用了多媒体就一机在手、宇宙我有,只盯屏幕,而不看窗外的风云雨雪、日月星辰、山河湖海、花鸟鱼虫、天道人文……要知道,用望远镜观月是亲为,用显微镜看臭豆腐也是亲为——而不是看他人拍的照片,工具是这么用的,让我们更直接和入微。工具是身体的延伸和增强,而不是用来代替身体。
二懵
最好的学习方法是:不知道自己在学,而以为是在玩。最好的学习效果是:学会了也不知道,而以为自己本来就会。这就是懵,懵是跟着笨而来的。懵之道,环境塑造,氛围熏陶,生活即学习。
家中无书、无人读书,却有老窦砌长城赌垮了回家皮带抽仔出气:“死你个仔,还不去读书,还看电视,怎不电死你!”此子不懵也得懵,蒙冤而死可期矣。
中国传统的世家(尤工匠世家)传承就体现了懵,他们自小就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耳闻目睹、朝思暮想、言谈所论、所作所为皆是它,潜移默化,浸润渗透,习焉而不察,日用而不知,子承父业就成为自然和必然。雅言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俗语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俚话讲:“这不就是腌咸瓜、泡酸菜吗?”专业术语:“人乃环境产物,环境育人。”
譬如中国人学英语觉得困难,就是走了弯路,拐到语言学家那里去了——我还拐到了数学那里去,初中刚接触英语就想用排列组合来掌控它,心想不就是24个字母的排列组合嘛,结果后果很严重。英语的学习,本质就是语言的学习,从模仿开始,不求甚解,这是一种习得,不是求得。婴儿是怎么学说话的你就怎么学外语。首先是全方位、全天候的听和看,慢慢发现了所看和所听的关联,进而说,再学会读和写,由音物的关联进至音字的关联,此即语言学习的本质。
就连数学这么酷的学科也可以懵,我一高中同学对它无论怎么使劲做功,它还是没什么温度,一气之下就把它摆到墙上,将高中数学的所有概念、公理、定理、推论、公式、典例全抄贴到家里墙壁上当墙纸,于是没办法不面对它,时不时又发现它们之间的一些幽微美妙的关系,红笔黑线彩字不断添,这壁画一直画到高考变成了卷上的分数。最后她总结说:我就不信,不能一见钟情,我就日久生情,搞多了就成一大家庭。
懵,是偷心的艺术,有等待的悠游。诱其入门,不是要教得有几多,而是让其爱得有几深,中毒得有几惨,自然会高攀和深钻。
三戆
你已经发现,越往后面我写的越少。因为,路是行出来的,事是做出来的。思想和言语只不过是行动的前奏。
我偶尔告诫学生: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是外貌,也不是知识,也不是思想,而是行动,或者说,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是先天生成,主要是后天造成——实质是行动的积累。人之别,唯做与不做。
四“得”也是对女儿说的,做人啊要——听得进(谦虚),想得明(理智),忍得住(自制),做得到(坚持)。
想明白了就要——立即开始,坚持到底。即使想不明白,也要行动,有个大方向就行,因为不是什么事情都是你想好了才去做的,即使你以为你完全想好了,事实上一做起来你又发现新问题层出不穷,所以很多事情是边做边想,边想边做的,推进必有阻碍,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发展中发生的,只能发展中解决。曾写过几句话与学生同行共勉:懂不懂,看行动;想不通,先行动;学了就用,永不落空。我们的名言和行动宣言是:等什么——等死!所以,昂首挺胸,特立独行吧,走自己的路,别人?——与你有关吗!有,追随你的人越来越多了。
一笨二懵三戆,一个比一个变态,一不觉意你就成功了,其实成功也是一伪命题,唯一重要的是你做了你想做的,嘿,真是笨到死,懵到透,戆到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