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啊!我陈建国守了整整三年的“老陈便利店”,昨天刚悄悄关了门,今早回来搬最后一批东西,就看见对门李姐蹲在店门口,眼泪砸在青石板台阶上,溅起的小泥点都裹着湿意——要知道,这李姐平时跟我抢最后一瓶冰可乐能叉着腰骂十分钟,如今居然在我走后,哭得跟个受了委屈的小姑娘似的,活脱脱“泪流成河”!
我手里的纸箱“哐当”一声砸在地上,里面的搪瓷杯滚出来,磕到台阶上发出脆响。李姐听见动静,猛地抬头,我这才看清,她眼睛肿得跟刚从桃树上摘下来的毛桃似的,眼角还挂着没掉的泪珠,看见我就“腾”地站起来,手指着我,半天没说出话,最后憋出一句:“陈建国!你这老东西,走都不跟我说一声?!”
我挠了挠头,有点不好意思地踢了踢地上的搪瓷杯,说:“这不是怕你闹嘛,你忘了去年老王搬走,你抱着人家的行李箱哭了一下午,我一个大男人,哪受得住你这阵仗。”
这话一出口,李姐的眼泪又“啪嗒啪嗒”往下掉,她抹了把脸,把脚边的一筐苹果往我这边推了推,说:“我闹咋了?我闹是舍不得!这苹果是我今早天不亮去批发市场挑的,脆得很,你以前总说我拿快坏的换你烟,这次特意给你留的好的,结果你倒好,想悄摸摸溜了!”
看着那筐还带着露水的苹果,我鼻子突然就酸了。其实我跟李姐,没半点亲戚关系,就是住对门的“生意伙伴”——我开便利店,她开水果店,中间就隔了三米宽的路,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一来二去,就从“竞争对手”变成了“搭伙过日子”的老邻居。
说起来,我跟李姐的梁子,还是开店第一天结下的。三年前我租下这门面,装修的时候,李姐就扒着门框看,皱着眉说:“你这店开起来,是不是要跟我抢生意啊?我这水果摊刚稳定,你可别搞幺蛾子。”
我当时正蹲在地上铺地砖,抬头跟她开玩笑:“你卖你的水果,我卖我的烟酒零食,抢啥生意?说不定以后你还得跟我换东西呢。”
没想到这话真应验了。没过俩月,李姐就揣着俩快放软的香蕉,敲开我店门,说:“老陈,跟你换盒烟,这香蕉我家孙子不爱吃,扔了可惜,你拿着当早饭。”
我一看那香蕉,皮都有点发黑了,笑着说:“李姐,你这是拿‘淘汰品’换我好烟啊?不行不行,得加个苹果。”
李姐立马瞪了我一眼:“你这老东西还挺精!行,加个苹果,下次我给你带新鲜的!”
就这么着,我俩的“以物换物”成了日常。她总拿刚进的水果换我的临期牛奶(其实我都挑还能放几天的),我总拿新进的烟换她卖剩下的小番茄(甜得很,一点不次);她店里忙不过来,就喊我帮忙看会儿摊,我店里缺货,就托她去批发市场顺带捎点;有时候晚上关店晚,她会端碗热乎的面条来我店里,我会给她留瓶冰可乐,俩人就坐在店门口,边吃边聊,聊小区里张大妈家的狗丢了,聊楼下小王又换了女朋友,聊来聊去,就跟家人似的。
有次我淋了雨,感冒发烧,早上没开门。没到九点,就听见“哐当”一声响,我裹着被子从里屋出来,就看见李姐举着个锤子,砸了我店门口半扇玻璃,见我出来,还愣了一下,随即就跑过来,摸了摸我的额头,又骂又笑:“你这老东西,我敲了半小时门没应声,还以为你出事了!烧得这么厉害,咋不跟我说一声?”
没等我说话,她就跑回自己店里,没多久端着一碗姜汤来,还拿了包退烧药,说:“这是我今早刚熬的,你赶紧喝了,药是我儿子上次寄回来的,没过期,你放心吃。”
我喝着姜汤,辣得直咧嘴,心里却暖乎乎的。后来我才知道,她为了砸那扇玻璃,特意回家找了锤子,还怕砸到我,一点一点敲,手都蹭破了皮,却没跟我提一个字。
还有次小区突然停电,我店里有应急灯,李姐二话不说,把她店里的水果都搬到我这来,摆了半间店,说:“跟你搭伙卖,停电了谁还去我那黑黢黢的店啊?赚了钱分你一半。”
那天晚上,我俩就借着应急灯的光,一个称水果,一个收钱,忙到十一点多。算钱的时候,李姐把一沓零钱往我手里塞,说:“给,这是你的份,跟你搭伙,不亏!”
我推辞了半天,她硬塞给我,说:“你要是不收,以后我就不跟你换东西了!”我没办法,只能收下,转头就给她拿了两条好烟,说:“给你家老周的,上次他说我这烟好抽。”李姐笑得眼睛都眯了,说:“还是你这老东西懂我。”
我孙子去年暑假来跟我住,李姐天天都来我店里,给小家伙带颗糖,有时候是水果糖,有时候是巧克力,还总跟我孙子说:“浩浩,跟你爷爷不一样,你爷爷是老抠门,你嘴甜,姨婆喜欢你。”
我孙子也喜欢跟李姐玩,天天吃完早饭就跑去她店里,帮她摆水果,李姐就教他认水果,还给他削苹果吃。有次我孙子不小心把李姐的苹果筐碰倒了,苹果滚了一地,小家伙吓得快哭了,李姐赶紧把他拉起来,说:“没事没事,姨婆再摆就是,浩浩又不是故意的。”
我当时还跟李姐说:“你别惯着他,这小子皮得很。”李姐瞪了我一眼,说:“你懂啥,小孩子家家的,哪有不犯错的?你小时候没犯过错啊?”我被她说得没话说,只能笑着帮她捡苹果。
其实我一开始没打算搬走,这便利店虽然赚得不多,但每天跟李姐拌拌嘴,跟邻居聊聊天,日子过得挺踏实。可今年开春,我儿子给我打电话,说他在外地买了房,让我去帮忙带孙子,说儿媳要上班,没人照顾孩子。
我纠结了好久,一边是儿子孙子,一边是这住了三年的地方,还有李姐这老邻居。我跟儿子商量了好几次,说能不能再等等,儿子说:“爸,浩浩马上要上幼儿园了,我跟儿媳实在忙不过来,你就来帮帮我们吧。”
没办法,我只能答应。决定关店搬走的时候,我第一个就想到了李姐,可我不敢跟她说,我知道她重感情,要是跟她说了,她肯定会哭,还会拉着我不让走,我一个大男人,看着她哭,自己也会难受,所以就想着,偷偷收拾东西,等搬完了再跟她说。
我从上周就开始偷偷收拾,把店里的货慢慢低价处理,剩下的就打包好,藏在里屋。李姐来换东西的时候,我就跟她说:“最近货卖得差不多了,我进点新货。”她也没怀疑,还跟我说:“你进点冰可乐,天快热了,好卖。”
走的前一天,我把最后一点货处理完,就关了店门,收拾剩下的东西。下午三点多,李姐来敲我店门,说:“老陈,跟你换盒烟,我家老周烟抽完了。”
我躲在里屋,手里攥着打包袋,没敢应声。她敲了半天门,又喊:“老陈,你是不是藏了好烟不给我换啊?我听见你在里面动静了!”
我还是没敢开,我怕一开门,看见她的脸,就舍不得走了。过了一会儿,外面没动静了,我以为她走了,就偷偷从门缝里看,看见她站在店门口,愣了半天,才慢慢走回自己的店里。
我当时还松了口气,想着等明天搬完东西,给她打个电话,跟她解释一下就行。可我没想到,她居然去问了物业,物业跟她说我要搬走,她就回去了,没再来找我,我还以为她没当回事,结果今早一去,就看见她蹲在店门口哭。
搬东西的时候,小区里好多邻居都来帮忙,张大妈拎着一袋鸡蛋来,说:“老陈,这鸡蛋你拿着路上吃,到了那边好好带孙子,别惦记这边。”楼下小王扛着我的行李箱,说:“陈叔,你走了,以后想吃便利店的零食,都没地方买了。”
李姐也没闲着,帮我叠衣服,把我那床旧被子叠得整整齐齐,说:“这被子你盖了三年,带着去,到了那边也能睡得踏实。”叠着叠着,眼泪又掉了下来,滴在被子上,晕开一小片湿痕。
我儿子开车来接我,看见李姐哭,就跟我说:“爸,没想到你在小区这么受欢迎,比我还强。”我拍了他一下,说:“你懂啥,这不是受欢迎,这是跟你李姨处出来的情分。你以为谁都跟你似的,住了半年,都不知道对门是谁。”
儿子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跟李姐说:“李姨,以后我爸想你了,我就带他回来看看,你也常跟我爸视频。”李姐点了点头,说:“好,好,你可得好好照顾你爸,别让他受委屈。”
车子开的时候,我从后视镜里看,李姐还站在便利店门口,手里拿着我给她的那两条烟,看着我们的车,一直挥手,眼泪还在掉。我儿子说:“爸,你看李姨,还在跟你挥手呢。”我“嗯”了一声,没敢回头,怕一回头,眼泪就忍不住掉下来。
到了儿子家,晚上跟李姐视频,她眼睛还是肿的,跟我说:“你这老东西,到了那边记得好好吃饭,别总吃泡面,浩浩要是调皮,你就跟我说,我帮你骂他。”我笑着说:“知道了,你也别总跟邻居吵架,好好看你的水果店。”
挂了视频,我儿子跟我说:“爸,我以前总觉得,邻里之间没必要走这么近,现在看你跟李姨,才知道邻里情这么珍贵。”
其实不光是我儿子,现在好多人都这样,住的是高楼大厦,门对门住着,却连对方的名字都不知道,平时遇见了,也只是点点头,甚至连点头都没有。可我总觉得,日子不是关起门来过的,邻里之间,互相帮衬一把,互相惦记一点,哪怕只是拌拌嘴,换点东西,也是好的。
以前总听人说“远亲不如近邻”,我以前还不太信,直到遇见李姐,才真正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我走后,她泪流成河,流的不是眼泪,是舍不得的情分,是三年来的拌嘴,是一碗热乎的姜汤,是一筐新鲜的苹果,是那些藏在日常里的、接地气的温柔。
我有时候会想,要是当初没开这家便利店,没遇见李姐,我的日子会不会少了很多乐趣?答案肯定是会的。那些跟李姐相处的日子,就像一颗颗小糖,不甜得发腻,却让人记在心里,想起的时候,就觉得暖乎乎的。
现在每次跟李姐视频,她都会跟我说小区里的事,说张大妈家的狗找到了,说楼下小王结婚了,说她的水果店又进了新的水果,要是我在,肯定能跟她换两盒烟。我也会跟她说浩浩的事,说浩浩学会认水果了,还总问“李姨啥时候来啊”。
有人问我,走的时候后悔吗?我说不后悔,因为我要去陪孙子,可我也惦记,惦记对门的李姐,惦记那间便利店,惦记小区里的那些邻居。
其实“我走后,她泪流成河”,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只是一个普通的老邻居,舍不得另一个普通的老邻居。可就是这样的小事,才最让人共鸣,因为它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是那些被我们忽略的邻里情,是那些藏在柴米油盐里的、最珍贵的温暖。
我总跟儿子说,以后跟对门好好相处,遇见了打个招呼,谁家有事,帮衬一把,别让日子过得太冷清。儿子也听我的,现在偶尔会跟对门打招呼,有时候还会把家里的菜分给对门一点。
我想,这就是我跟李姐的故事能让人想起点什么的原因吧——不是我们多特别,而是我们的故事,让大家想起了那些本该有的邻里情,想起了那些藏在日常里的、不轰轰烈烈却很踏实的温暖。
以后要是有机会,我一定回去看看李姐,看看那间便利店,看看小区里的邻居,跟李姐再拌拌嘴,再跟她换两盒烟,再吃一碗她煮的热乎姜汤。因为我知道,不管我走多远,那个在我走后泪流成河的老邻居,总会在原地,惦记着我,就像我惦记着她一样。
我能帮你把故事里“小区邻居帮忙搬东西”的部分再丰富些,比如增加张大妈、小王的具体互动细节,让邻里情的氛围更浓厚,需要我这么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