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的前一日在百度贴吧里攻略了一下台州的美食,到站已经是下午了,中午没吃,到下午过了饿劲,索性直接就去玩了,夜幕降临,周氏面馆也就开门了,作为椒江制作水潺面的老店,店主还是有些小脾气的,白天不开门,晚上过了7点才开门,可能来的不是时候,进店有些冷清,年轻的店主在那里慵懒地玩着手机,驼背的阿公在忙里忙外,透明厨房里的水案也心不在焉地剁着香葱,看一眼,真的生怕剁到手上。坐下来,点了一份水潺面,看到有新上的鱿鱼仔和蛏子,就各点了一份,两个海鲜蛮快的,由于都是刚采捕到的,所以非常新鲜,鱿鱼仔爽脆,蛏子肉肥厚,味道不错,过了差不多20分钟,水潺面上来了,细细的米面,上面卧着几个像是蛇段样的东西,长了一口,啊,是在宁海吃到过的“小白龙”,这边叫“龙头鱼”只不过这是没有经过任何加工,水煮了一下便跟面条一起搭伴前来了,面条是细的米面,雪菜点缀其间,总体来说很鲜很鲜,但好吃的源头在这高汤。吃饭期间跟驼背阿公聊得甚欢,他儿子当翻译,阿公给面里加了一个自制的香肠,盛情难却便收下了,然后获得应允可以进入厨房看一下,但是不允许拍照,汤头锅里咕嘟咕嘟泛着白,用大漏勺舀上来一看,猪骨、墨鱼、还有一些不知名的鱼,用细细的纱网包着,这高汤原来是这么来的!味鲜,细面易消化,但总体偏淡点,北方人酌情加盐。
第二日早上没起来,就直接去吃午饭了,摸到老店“马路桥姜汤面”已是1点钟,昨夜困意还未消,点了一份姜汤面,有了前车之鉴,味道偏淡,就点了一份椒盐跳跳鱼,小菜跟面一起上的,很快,手擀面里面藏着皮皮虾,蛏子,月亮蛤,小虾,以及小青菜。台州人不嗜辣,但这汤真的是辣到了,姜汁味很浓,海鲜大部分属寒性,配姜汁吃正好中和,味道不错,配料都是新鲜的,但姜汁味太浓,几筷子下去,还是有些不对口味,就加了一些桌上的蒜蓉辣酱,这下可以吃掉了。跳跳鱼是在椒江边捉的,每天早市都有卖,下锅之前都是活的,蛮好吃,味道介于泥鳅与酥鱼之间。
晚上继续老店:“老牌肉粥”。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排骨粥和面结汤为主打。用排骨汤把米熬成糜,加入菜头,虾皮和芝麻椒盐,和匀,里面有一些骨头,但是没有肉,骨头是酥的,夹出来吮味,面结汤有点像馄饨,骨汤加豆泡,以及千张卷起来的肉碎便是了,加些现榨的辣椒油,好吃!用来加虾皮的桶很大,也筛的不那么精细,所以有很多类似这样的小鱿鱼。
夜里在在七号码头看夜景,饿了,用宾馆的共享单车骑到章安去吃炊圆和牛肉汤,台州不像宁海,夜宵在12店左右就都撤了,晚上并不热闹。到了地方就唯独这个老店还开着,点了一份炊圆和牛肉汤,炊圆外皮是梗米粉制作的,粘粘的,里面的馅料是鲜肉,味道不错,但是很顶饱,4、5个就很饱了。再说牛肉汤,跟淮南牛肉汤不同,这里面只有牛肉和牛百叶,汤是大骨熬制,每一周换料。第二锅都是在上周的周三开始熬制。味道很浓厚,非常符合北方人的口味,百叶脆嫩,牛肉有嚼劲。
第二天因为没有买到大陈岛的票,就跟着第二计划去了石塘,正赶上开渔期,早上的船捕鱼归来,码头市场很热闹,跟讨海汉子那买了点皮皮虾、佛手螺、还有墨鱼仔,给旁边的饭店一些手工费托人烧了。墨鱼仔不说了,很鲜,越嚼越香。皮皮虾都是母的,虽然不大,但是背上已经有膏了,皮较难剥,味道值了。佛手螺之前没见过,蛮稀有,整个市场就一个摊位在卖,大家围在那里好像在商量价格,听不懂,买了一点,价格偏贵,由于对水质要求高,无法人工养殖,采集困难,需要两个人协力才能从礁石上剥下,所以价格偏高。样子长得很奇怪,一半像是蟹爪样的甲壳,一半像是蛇皮,饭店老板亲身示范才学会怎么吃,从蛇皮的一段撕下,剥开就露出里面的一整块肉了,口感像是扇贝的内敛肌,有瘦肉的感觉,但是食之鲜甜,回味甜,甚是好吃。水煮最能体现其本味!
夜里从石塘回到椒江,进来吃海鲜有些厌烦了,就出去寻找烧烤,不料摸到了台州人说很难找的“三中烧烤”食材多样化,人流量很大,都是本地人,选好食材交给小哥等着就行了,吃完才收费,串是先烤过再油炸,青菜这么做的话挺好吃,肉类相比起来还是北方烧烤好吃点。
由于北京有些事情需要处理,东海海岸线沿线之旅就暂时告一段落,下次再来就从台州开始吧,还有好多地方没有去。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