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7日上午我们来自全国各地乡村青年教师依然早早的准时来到京师大厦的三楼多功能会议室,期待着宋雈教授为我们带来了《乡村校本课程开发》,宋教授以幽默风趣的语言由一幅富有想象力的孩子的作品《月球小学》开启了我们的讲座。老师们也被宋教授生动的话语所吸引,听得特别认真,一边思考一边聆听宋教授的讲座!
“校本课程开发:永远没有尽头的道路”意味深长。以前总觉得教师对待所教的科目及其内容一直是敬畏有余的,科目对他们来说,是国家的规定,教材对他们来说,是专家编写的。他们被要求严格忠实于国家的所有课程文件,甚至连教学的具体步骤都严格遵照教学参考书指定的教学步骤和课时数。教科书对他们来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们跪拜于教科书的神威之下。然而,在这次宋萑副所长教授的“乡村校本课程发展”的课程中,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乡村教师也可以亲自参与到课程编制的整个过程。在国家提供的课程标准下乡村教师亦可以站在学校这块基石上,制定属于自己本校的校本课程,亦或是鸟瞰国家的课程或其他学校的课程。
我谨记着校本课程发展的原则,学校办学理念和课程理念、学校的基础和条件、学校周边环境和政策的因素、国家课程统一、整合家庭、社区资源、自然资源、科学规范与系统的设计让我们的校本课程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既然有了目标和方向,那么开展好校本课程就有了无限的动力!
“万物即教材,自然即课堂,教育即生活”给了我启迪思考:其实认真去发现了解,我们的课程资源是极其丰富的,就我们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月三积民族节日来说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课程资源,在梧州,我们有宝石节,有丰富的美食特产等,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利用这些特色产业文化艺术节,特色手工艺品与特色美食又或者乡村农活等融入我们的课程呢?这个问题,宋萑副所长、副教授在这次课程中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
宋教授说,我们要做一个“有专家思维的人”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试想,如果我们能够正确分析课程目标,设立情境,正确的赏识评价,那么中国的教育必将又是一个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