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我把网上很火的余华和莫言老师的几本小说,阅读了一番。
相对于看电子书,我个人还是倾向于阅读纸质书籍。
一本书捧在手里,单从视觉上都能感受到它的“重量”。随着每页的阅读,一页页地翻看着。翻看到最后,也有一番小小的成就感。
每看到书本高潮部分,就会心跳加快,恨时光不能再慢点。由于是整本书都在手里,理所当然的知道,自己还剩多少页没看。
这时我就会一边加快阅读速度,一边嫌弃字数怎么这么少。根本不够看,看不够。
原来看一本好的书籍,是这样的感觉。你会不由自主地代入到剧情里,随主人公的喜怒哀乐而变化。
甚至到动情处,自己还会唏嘘不已。
看到最后一页,即便合上了书本。脑海里还在回顾故事情节,千百回转,意犹未尽。
现在的自己越来越觉得,看得书越多自己懂得就越少。越来越像个沙漠里干渴已久的仙人掌,急需一场甘露滋润。
每本书的作者在书中的细节描写很到位、具体,仿佛就像他们亲身经历、见到过的一般。
再加上他们每个人的不同文采或写作手法,才把一篇篇好的文章,带给大众们阅读。
作者们都是生活的参与者,更是细心的观察者。
同时,他们又是内心有爱的分享者。用文字记录下的故事或观点,分别带给了不同年代、不同读者的心里面。
我好像缺乏这么一种精神,没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力,也没有过人的表达力。
现实中,自己偏内向,并且不善于表达。
可我就偏爱这种写作的方式,喜欢文字在我手上一个个被安排出来的样子。
小时候的作文课,都是老师们提前在黑板上写好了文章。让我们抄写下来,回去背诵。才有了每次考试时,大家千篇一律的高分作文。
那时的自己,太小,小到没有任何辨别是非的能力。但我相信,老师们也是用他们所知道的最有效的办法,教我们这群刚刚认字的孩子们去学习写作。
有句话说的是“天下文章一大抄”,我想差不多就是这个道理。
后来,随着年龄的长大,年级的提升。我们的作文课就是单独的一、两节课,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作文要求后,便放开约束般让我们自由发挥。
我记得很清楚,当时的自己由于不会写,更不知道写什么。经常会拿父母给买的作文书上的内容,给摘抄下来。
我也怕被老师发现,又或担心“写”的内容太好,而引起老师的怀疑。所以我总是抄那么一小部分,剩下的字数自己再发挥点。
就这样,渐渐到了高中时代。当时的我已经看过了一些课外书籍,所以在写作这件事上很有自己的想法。
即便是课程紧张,作文课压缩到了一节课的时间。我也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完成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
先不论内容的好坏,但确实是我的真情实感,有感而发。
甚至有很多次,我的作文也会被老师当做范文,在课堂上被表扬后而又朗读出来。当时我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同时也让我喜欢上了写作这件事。
后来步入社会,由于工作和恋爱,琐事多了起来,就把写作这件事抛到了脑后。
生活的压力和人情世故的磨合,让现在的我逐渐成熟了。
再加上,一直爱看书的习惯,让我比别人有更多的思考时间。有时我在想,为什么不能把自己的想法给记录下来呢?
既能记录当下,又能更好的反思自己的行为。日后再来查看时,会不会有些不一样的情感。
至于时间,挤一挤总会有的。
就这样,在今年我选择重拾写作这件事。我知道对于前辈们来说,我的水平很普通。但不管怎样我只要在路上,就总有到达目的地的那一天。
不要拿自己和别人去做对比,只要能比昨天的自己进步一点点就好。日积月累,我相信自己也是可以的!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愿我们都能够保持初心,努力遇见更优秀的自己!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