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一个中国人祭祀和纪念祖先的日子,承载着无数的哀思。每逢此时,无数游子化作归人,踏上归程。进入大学,我自然也成为了家人口中的游子,他人眼中的过客,故而,多了一份挂念,一份羁绊。于是,在一个细雨霏霏的日子里,我选择归去,,归去那个“梦中千万里”的小镇。
家乡小镇依傍着古运河,靠水吃水,乡里的一切仿佛都被这运河之水灌溉出了灵性。我乘坐的乡间巴士仿佛古运河上的老船工,将我从喧嚣的城市摆渡到朴拙的家乡小镇。巴士渐渐驶离了城市,耳边渐渐静了下来,路面但还算平坦,车一路行驶得很是平稳,我的心慢慢就安宁了许多。耳机里流淌着舒缓的音乐,一瞬间竟生出了一种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幸福感,我轻靠在窗边,任由那挟着雨丝的微风拂过面颊,很是舒适,脑海里只剩下了一句诗“吹面不寒杨柳风”,是啊,这是多么可贵而又美好的画面啊。
“妈妈,你看外面。”一个清脆的声音打破了车内的平静,我转头去寻这声音的来源,内心略有些埋怨他破坏了这份可贵的宁静。不过,当视线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过去,我却连半句指责都说不出了,那是一副美得像画的图景:田畦上长满了金黄的油菜花,一团团,一簇簇,大片大片的金黄,在清风中摇曳着,那温暖的色彩,像阳光映入眼帘,撞入心田,也驱散了那霏霏阴雨带给人的压抑感。再放眼远眺,只见那大片的金黄后是一望无垠的翠绿,如绿色的绸缎蒙在一泓水波上却又是“滴水不漏”,那绿色的绸缎仅仅只是随着“水面”的起伏而波动着,仿佛二者融为了一体一般。我的目光就那样被定格了,很久都挪不开,也不愿挪开,每一株绿色在雨露的滋润下显得那般晶莹剔透,那绿色的“绸缎”也因此而愈发显得光亮夺目。有多久了呢?有多久不曾见到这样纯澈的景色了呢?我一时有些愣怔,总觉得自己仿佛是在从一个水泥钢筋的牢笼里遁入世外仙源一般,一切都是那样静谧而美好。而而更远处,灰蒙蒙的天际在烟雨的晕染下慢慢地和地平线相接,却是那样的和谐。曾有古诗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此等美景我虽无缘欣赏,但却从未感到惋惜,因为天地一色的美景我一直都是身在其中呢。
雨似乎又大了些,不过似乎是无甚影响。田里未带雨具的农人仍是辛勤地劳作着,近了,细看,发现他们脸上挂着满足的笑,他们大多都是背朝天生活了半辈子的朴实农人,因而对庄稼的重视高过一切,在他们心中,庄稼是生命之源,庄稼长势好,日子才过得好,而那大片的翠绿不仅是我们路旁的美景,亦是他们生活中最绚丽的最迷人的场景。忽然想到红楼梦中黛玉的一句诗:“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当初读此诗时,我无法理解它的美,因为我几乎没有注意过这样于我而言已经是司空见惯的景色,亦不会有诸多感动和欣赏。然而,如今,身为一个从城市牢笼逃离的游子,我心里忽然有了一种亲切的归属感,有一个声音在内心深处告诉我,吾乡方是吾心安处。我想,或许我也应该是一位农人,种豆于田畦,身躬耕于黄土,如此,日子方得心安与久长。然而,我又是为何事淡忘了这份归属而走向了喧嚣呢?不是说“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吗?我一时有些茫然,思绪纷乱如麻,却总也理不出端由。我将视线再次投向那大片的翠绿,心中的杂念慢慢就消失了,我似乎觉得时间也融进了些广袤的绿色中,长久停驻,我想大约它也是属于这篇土地的,所以才选择留下,不再做游子和过客。大约是未有过牵挂吧,一个奇怪的念头就这样闯入我的脑海中,漾起层层叠叠的涟漪,模糊了我对城市的记忆,只剩下这大片的翠绿。
我也常想,为何祖先们要将清明设在这样一个万物欣欣向荣的日子呢?曾经困扰我的问题似乎有了模糊的答案,因为牵挂吧。祖先们希望先人能够不忘对故乡的羁绊,故而才选择了在这个土地的姿态最美好的时光召先人之灵,以激起先人内心的感动,令他们感到人世的那份最初的温暖,以期先人们的灵魂得以安息。
清明,的确是个笼罩着悲伤与希望的日子呢,我正想着,家就这样不期然地伫立在眼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