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33章解读,一个人最好的修养!

原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注释

强:含有果决的意思。这和五十二章“守柔曰强”的“强”字,都是老子的特殊用字,和七十二章“坚强者死之徒”的“强”字,用法不一样。

强行:勤勉力行。

死而不亡:身没而道犹存(<王弼>注)。

今译

认识别人的是“智”,了解自己的才算“明”。

战胜别人的是有力,克服自己的才算坚强。

知道满足的就是富有。

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

不离失根基的就能长久。

身死而不朽的才是长寿。

引述

本章讲个人修养与自我建立。一个能“自知”、“自胜”、“自足”、“强行”的人,要在省视自己,坚定自己,克制自己,并且矢志力行,这样才能进一步开展他的精神生命与思想生命。在老子看来,知人、胜人固然重要,但自知、自胜尤为重要。

互说

网友:

能认识人与人的不同,了解别人的思想行为等特点,能正确识别其情绪、言行与其心的关系,甚至懂得影响和改变他人,这样的人是有智的。

敢于面对自己的实际,能够认知自我身体状况、知行模式、心态喜好、习惯秉性等,不欺骗自己,能够正视和修正自己,这就是“明”。

网友:

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做到有“自知之明”的聪明人恰恰属于少数。举例来说,很多开车的司机朋友,一上路就开始犯“马路狂暴症”。看到那些开的比自己快的车,就忍不住骂对方:你当自己是F1赛车手啊?你以为自己开的法拉利啊?看到那些开的比较慢的,又忍不住嘲笑对方:驾驶考试通过了没?没有通过再去学校练两年嘛。敢情在公路上自己开车水平最高,其他人都是傻叉。

网友:

能理解别人的叫智,但能理解自己的,我们称为明;能赢别人的,说明他有力(Powerful),能战胜自己(欲望,怯懦之类的),我们称为强(Strong);知道自己够了,是一种“富”(否则你永远都富不了啊,多少钱叫富呢?),能坚持下去的,说明这个人心中有志向,不改初衷的,这个人可以更持久。死亡而不消失的,这称为寿。

从这一节的内容中你收获了什么?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吗?欢迎发表评论!

文章说明:内容参照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