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需根据患者病情阶段、症状严重程度及个体差异制定方案,以下是常见治疗药物及分类介绍:
一、多巴胺替代疗法(核心药物)
通过补充多巴胺前体或激动多巴胺受体,改善运动症状(如震颤、僵直、运动迟缓)。
1. 左旋多巴(L-DOPA)
代表药物:美多芭(多巴丝肼)、息宁(卡左双多巴)。
作用机制:左旋多巴是多巴胺的前体,可透过血脑屏障转化为多巴胺,直接补充脑内多巴胺不足。
适用阶段:适用于各期患者,尤其对中晚期运动症状波动(如 “剂末现象”“开关现象”)疗效显著。
注意事项:
长期使用可能出现运动并发症(如异动症),需从小剂量开始,缓慢滴定剂量。
避免与高蛋白饮食同服(影响吸收),建议餐前 1 小时或餐后 1.5 小时服用。
2.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代表药物:
非麦角类:普拉克索(森福罗)、吡贝地尔(泰舒达)、罗匹尼罗。
麦角类(因副作用较多,目前较少使用):溴隐亭。
作用机制:直接激动多巴胺受体,模拟多巴胺作用。
适用阶段:
早期患者可单药使用,推迟左旋多巴启动时间。
中晚期患者可与左旋多巴联用,减少左旋多巴剂量及运动并发症风险。
注意事项:
可能引起恶心、头晕、幻觉、冲动控制障碍(如赌博、暴食)等副作用。
老年患者需谨慎,避免体位性低血压。
二、抗胆碱能药物
代表药物:苯海索(安坦)。
作用机制:阻断胆碱能受体,平衡胆碱能与多巴胺能神经功能,缓解震颤。
适用阶段:主要用于以震颤为主的早期患者,对僵直和运动迟缓疗效较差。
注意事项:
禁用于闭角型青光眼、前列腺肥大患者。
可能引起口干、便秘、认知功能下降(如记忆减退、幻觉),老年患者慎用(尤其≥60 岁)。
三、单胺氧化酶 B 抑制剂(MAO-BI)
代表药物:司来吉兰、雷沙吉兰。
作用机制:抑制脑内单胺氧化酶 B,减少多巴胺降解,延长多巴胺作用时间。
适用阶段:
早期单药治疗,或与左旋多巴联用增强疗效。
雷沙吉兰可用于中晚期患者,可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注意事项:
司来吉兰与 5 -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联用可能引发 5 - 羟色胺综合征,需间隔 2 周以上。
可能出现口干、失眠、恶心等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