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受沃克音乐传媒,许校长邀请,为1-2年级的孩子进行少儿配音试水。
实话实说,我被孩子们的热情惊呆了。
尽管自诩也有十余年语言教学经验,但是教室中央突然出现一个金黄色的话筒,气氛还是炸了。
为了做好破冰,我预设了很多种方案,但是一种都没用,直接和孩子们打成一片了。
是因为孩子超乎意外的开放,是他们接纳了我。
他们在课间偷偷地摸防喷网,盯着话筒和各种小设备。
兴趣才是老师。
今天的课程我与孩子们分享了各自最喜欢的动画片。按照郭德纲的说法,这些熊孩子一提起动画片,说什么都不好使了。。。。
于是前半场我成的动画片放映员,《樱桃小丸子》三遍。
我庆幸我的选择是对的。少儿配音的第一个与孩子无缝衔接的结合点,是动画片本片的魅力。
作为放映员,我很快就控场了:),因为大家不仅愿意看动漫,还喜欢所有动漫的周边,当然包括用声音COSPALY——配音。
本着成全孩子的原则。每一组孩子都得到了首次声音触电的机会。不得不说,很多孩子是有天赋的。在短暂时间识读过后,孩子们自由分组实战开始了!视频里的男孩子主动尝试姐姐的角色,给他点赞。
这节课,我与孩子们主要沟通了两个话题:认识话筒 认识角色
对于孩子来说,话筒是玩具。
对于配音来说,话筒是唯一的拾音设备,是”耳朵“,更是声音舞台的唯一观众。
与少儿戏剧,可以在舞台通过声型表来展示塑造任务不同;少儿配音唯一能够表达的出口,就是声音(包括气息)。
第一天的课程,有些孩子日常口播能力不俗,却在配音时,不敢发生,怯近话筒。这主要是第一次驾驭(确切的说是尝试驾驭)带来的心理和生理上不适应。相信通过长时间适应和训练足以熟悉和掌握。
如果以适应话筒为代表,适应配音状态,从紧张到放松。那么一些所谓自然表达的高阶级要求,就可以实现了。
其实,不同的话筒,就像不同的机器,性能习性各不相同。
如何正确使用话筒,培养良好的录音习惯呢?我想引用孙悦斌先生的观点:“把话筒看做一个对象,这个对象可以是一个具体的人,想想得越具体越好,可以利用想想来营造一个类似生活中自然表达的语言环境,从而还原语言自然表达的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