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准哭
外婆有话说
小区里、电梯间、街上、楼道、阳台、车厢……你或许都听到过这样的声音:“不准哭!”“再哭,我就不理你啦!”“哭嘛,一会老背背把你带走喔!”“哭什么哭?” “再哭,我就把你扔出外面!”“再哭,妈妈就不喜欢你啦!”……
无论是声色俱厉,还是轻言细语,发出指令的大人们都不喜欢自己的孩子哭。每当孩子哭泣时他们总是很烦躁,有的大人会急于安抚,有的大人会急于镇压,总之只要孩子不哭就行。其实,强制不让孩子哭,或是把孩子哭的情绪镇压下去,这都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很多家长在孩子哭闹的时候,会有意无意的阻止孩子的这种行为,而这可能会给孩子的心理健康带来危害。
“哭”的基本义是人因悲哀或激动而流泪发出声音。
要知道,哭就是一种情绪,比如婴儿饿了困了或是想要抱时就会哭,幼儿想要东西或者寻求安慰时会哭,长大了受伤了就想要哭,再大了感觉委屈憋不住就想哭。孩子哭泣一定是有原因的,要么是因为无助,想要寻求帮助;要么是缺乏安全感,对某样事物感到恐惧;要么是欲望得不到满足,感觉失望。
孩子哭泣时,大人不要急着用我们成年人的思维简单粗暴的去界定:这点小事也要哭?又没惹你有啥哭场?而是学会用孩子的思维分析一下,学会让孩子“哭”出来,学会让他的情绪发泄出来,并尝试帮助孩子改善发泄方式以及及时安慰孩子。
哭,是一个信号,有助于我们了解孩子的内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好,孩子的理性思维能力也不够好,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够好,如果我们要求一个孩子,在面对挫折、伤害、悲伤、压力、委屈、失望、恐惧、疼痛等等问题时,能够保持冷静和淡定,是不是也太不靠谱了?
为了尽快制止孩子的哭,大人要么采用“硬”的方法:呵斥、恐吓、威胁,或者粗暴的打骂;要么采用“软”的方法:安慰,鼓励,哄劝,或者妥协,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纵容孩子的不良行为。
绝大多数家长,都见不得孩子哭。我也是在认真学习了幼儿心理学等理论,并在带外孙的过程中,不断在实践中摸索明白的。其实哭与笑一样都是人的情绪,都是一个人真实的情感流露。情绪本身没有好坏,是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反应。情绪管理的第一步,就是:接受情绪。为什么一定要去制止孩子哭呢?
对于孩子而言,他们的认知能力不足、语言表达能力匮乏,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足,当他们遇到问题时会因无助而哭泣时,大人要及时安慰他,并告诉他“如果你实在难过就哭会儿吧!”“我会一直陪在你身边的”。这种时候,让孩子感受爱,获得温暖更为重要。当孩子情绪得到认同并获得安全感后,情绪会很快得到缓解。
所谓接受,就是不加指责地承认情感的真实性,不加指责地承认任何人都有产生和表达这种情感的权利。所以,孩子具有“哭”的权利,不应该被否定和强行制止,不应该被压抑。
“男儿有泪不轻弹”影响至深,在大人眼里,哭是一种软弱无能的表现。我们小的时候,当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严厉的父母常常横眉怒目地呵斥我们“不准哭!”我们咬着牙把泪水吞进肚子里的感觉是多么的伤心无助啊?我们是多么希望爸爸妈妈能够伸出宽大的臂膀把我们紧紧抱在怀里让我们尽情地痛哭一场啊?我们多么希望肆意流淌的泪水换来的不是指责打骂,而是无限的温暖和无穷的力量啊?
法国心理学家伊莎贝拉·费利奥沙说“当你能够为童年时期的自己流下同情的眼泪时,你就能够真正地理解自己的孩子了。”
我们时刻不要忘自己也曾是孩子,时刻不忘自己被呵斥“不准哭”时的难受。那么现在,我们换一种方式对待我们的孩子——将心比心,接纳孩子的情绪,把“哭”的权利还给他!耐心的去理解孩子当下的感受,允许孩子哭,允许他们宣泄自己的情绪。我们不仅要让孩子学会直面自己的情绪,大人也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温柔且真诚的和孩子沟通,听到他们心底的声音和诉求,允许他们在哭闹中一点点长大,让每一位情绪小怪兽都可以变成自己的朋友!
我认为,坚强的人不哭这句话是片面的。就许多人的经验而言,哭泣是一条很好消除痛苦的道路,是一条健康之路。哭泣能让人的痛苦得到发泄,对每个人心灵明朗是很有帮助的。
哭,没有关系。每个人都有哭的权利!我们不要轻易说:“不准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