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弹指间两个月时间已过。据深圳的速度,两个月时间万丈高楼已然拔地而起;而根据婴儿成长的规律,从呱呱坠地到现在,婴儿不仅体重翻倍,还可以有节奏地挥动小手和小脚。
能发生如此巨变,可见两个月时间不短,这样的变化自然也是无法相比的。那经过这两个月学习写作,到底有什么收获呢?
1.不停输入
智能手机是现代科技进步的产物,是互联网科技的集大成者。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它不仅改变了互联网生态,更改变了人们阅读的习惯和方式。如今,无论是查找资料,还是阅读撰写文章,手机都成为人们的首选,而对这种变化的评价实际是呈现两极的。
一方面互联网时代,知识爆炸,通过手机让我们快速接触更多的新知识,但另一方面,快餐式的手机阅读方式,不断在弱化人们的思考能力,甚至智商。
相信很多人有这种感觉,而在这两个月里,为了更好的输入,本人回归了纸制书籍阅读方式,虽然在有些人看来,这种方式落伍了,实际上却是好处多多。
首先阅读纸制书籍,自然少用手机,手机病因此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其次,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回归纸制书籍,开始记笔记,不仅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也为写读书笔记储存了材料。最后,就是思考,由于反复看书和做笔记,为思考赢得时间,思考也更为深刻。
2.努力输出
无庸质疑,输入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输出,而输出则是在倒副输入。因此在这2个月时间里,想得最多的是如何输出。即使是看一本书,考虑的也是如何写读书笔记。2个月来,主要通过四种方式输出,应该说小有进步。
首先是简书,为了完成007不出局的作业,先后在简书上公开发布了17篇文章,7篇投稿成功,但阅读量不大,阅读量最高是《文章不厌百回改》一文,不过141,但让人欣慰的是,文章发布后,有好几个公众号向我约稿,着实让人兴奋了好几天,说明写作确有进步。
其次是在今天头条写作,由于对历史比较有兴趣,仅在11月中旬我就回答了40多个历史问题,大部分超过500字,有20多被推荐到头条首页,总阅读量超过4万,虽然自感历史素养一般,但还是偷偷乐了乐。
再次是写日记,通过自由写作的方式进行,近期基本形成习惯,即使再不想起床,也会努力起来写一段话。
最后是写日常工作报告。由于态度的转变,现在即使是面对枯燥的公文,也更加认真了,因为每次都会不由自主地进行多轮修改,质量自然提高不少。
3.自由写作
从9月底到10月初,经过一段时间日更之后,突然发现写不动了,就是不知道写什么好的状态,一连颓废了好几天。直到有一天读弘丹的《从零开始学写作》,其中有一个章节是“自由写作,让你爱上写作”让人眼前一亮,文中对自由写作的介绍是:“自由写作是一种放飞心灵的写作,丢掉写作条条框框,写出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而不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写作。自由写作是写出不受理性思维约束的文字,这样的文字往往更贴近我们心灵”。看到这段文字之后,我也想尝试如何通过写作达到自嗨状态,于是开始尝试。
根据书中的经验,我每天比平时早起半小时,洗漱后尽量不看手机,然后开始快速书写,有时写工作总结,有时写实时评论,还有历史问答,总之想到什么写什么,结果发现写500-1000字是非常容易的事情,经常不到20分钟就完成了。对于早晨写的文字,有时白天想起来的时候,才会去再修改一翻,不过大部分至今还是原汁原味。确实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由写作之后,我发现无论何时写文字,比此前要快,也少了畏难情绪。
输入质量略有提高,输出也有些成效,喜欢上自由写作,应该说是我2个月来最大的收获,虽然还有很多提高的地方,但让我因此有了更大的信心,相信下个月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