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整整六年了,已经习惯了这里的节奏,也享受着这里的包容和多彩,但依然漂泊,租着房租占家庭收入30%以上的房子,领着每个月固定的跟老家差不多水平的工资,干着不紧不慢不远不近不好不坏的工作,已经不敢去想另外一种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妈妈说可以回家当老师,工作稳定,待遇也好,家乡的几个同学毕业后进公立学校当老师,早已成家立业。
我也不只一次考虑过这个问题:继续在北京待着,却已没有了六年前闯荡的劲头;回老家,又心有不甘。
就像最近热播的电视剧《都挺好》中,明玉得知大哥失业后,跟大嫂聊天时,大嫂吴非说的一段话:“像我们在美国奋斗了这么多年,所有的青春、汗水,还有高昂的税金,都洒在美利坚的土地上了,好不容易在美国混上了绿卡,立足了美国,现在突然又宣布要撤出美国,别说同事同学之间笑话,就连辛辛苦苦供你出来的二老、亲戚朋友、兄弟姐妹,哪个能瞧得起你啊。所以啊,有时候,很多旅居美国的华人,不得不打肿脸充胖子,死活赖着不走,也不愿意说美国不好,更别提回国的事了。”
像极了在北京漂着的我们。
而我们却还不如剧中的他们,在北京漂着,没有北京户口,没有房子,只是一个单纯的打工者。继续待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也许是为了逃避内心认定的所谓世俗的眼光。在家,自然免不了邻里的比较,谁家孩子工作高大上,工资高,谁又自己创业当老板了,谁家孙子聪明好看……在北京,耳朵听不见,眼睛看不到,自然清净。
也许是为了保留对理想生活的一丝期望。回了老家,应该会更容易满足现状,守着那一亩三分地,不敢有再多的奢望。在北京,只要走出去,就可以见到不同的人,或优秀或平凡;可以见证不同的生活方式,或精致或多彩;可以体验不同的人生,或安逸或充满挑战……所以,在北京,可以时时警醒自己,不要忘了前进。
也许是为了世俗的面子。虽然已经是21世纪,00后都已成年,但自己内心这一点执念却还停留在20年前——北京依然是很多人可望不可即的地方,在北京工作回到家会有种莫名的优越感。真的是打肿脸充胖子,“潜意识”觉得自己很有钱。但如果选择回家,一切从零开始,跟亲戚朋友同学伙伴差的不是一丁半点,又怎么能让别人瞧得起?
还有,也许是喜欢北京。在这里,可以接触到很多最新的东西;这里有四通八达的地铁、高铁、飞机,你可以去到其他任何你想去的地方;这里有丰富的资源,周末你可以选择去参加培训班,可以去郊区游玩,可以选择到图书馆充电,可以跟朋友聚会,可以到各种博物馆了解不同的历史,也可以吃到各地的美食……喜欢这里的便捷、多彩、包容和现代化。
当然,也许,只是因为,这里是除了家乡以外,待过时间最长的城市,所以,北京也算是第二故乡。
希望有一天可以在这里真正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