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常规检查

      看似平常的例行检查,却暴露出越来越多问题,值得学校教育管理者深思。

    首先,检查教案的实际效果有多少?备课写教案是教师的基本功,也是上课前的必要准备。毋庸置疑,教案就像是工程的设计图,施工图,不备课,就是没有施工图。实际情况是,没有施工图也在开工建设,少数教师没有备课也在上课。现在要检查教案,那就现在补写几个。或者写教案纯粹应付检查,抄写几个教案,也谈不上备课,上课也不会按照教案设想教学。所以检查教案成了形式上的应付,“我知道你没写”,“我知道你知道我没写”。最后,我写了,你查了,过关,相安无事。

    其次,备课的形式多样化,何必拘泥于写教案?现在有很多网络教学资源,甚至还有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如果还一味强调用老套的教案,是不是有点跟不上时代?完全可以开展集体备课,每个单元安排主备课人,再安排两位老师辅助和打磨,最后形成全学科通用的教案。既节省了时间,有在探讨中获取了新知。

    我觉得,教学常规检查别再自欺欺人,满足形式。应该是既要促进年轻教师成长,也要抓好课堂教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