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罗姆·大卫·塞林格(Jerome David Salinger,) ,美国作家。代表作有《麦田里的守望者》、《弗兰尼和卓埃》、《九故事》等。
在新罕布什尔州乡间的小屋里,塞林格终其一生,在三个问题的指引下,用写作疗愈了自己,疗愈了世人。如果说他是天使,那他的两位老师就是他身后的两翼翅膀。
01.“你愿意用毕生的精力去写作吗?即使一无所获。”
青少年时期的塞林格,就有着对社会独到的批判。他曾经被学校除名,厌恶这假模假式的世界。是写作,让他重新走进校园,激发了他的学习热情。
刚开始写作的塞林格急于证明自己,认为“发表作品”才是最重要的。他一次次投稿,但一次次落空。
当他拿着一摞厚厚的拒绝信气急败坏地走进老师的办公室时,他的老师告诉他:
“学会面对拒绝,是作家要上的第一堂课。你可能永远无法发表,你的余生都要面临拒绝。你是否愿意用毕生精力去写小说?即使你一无所获。如果答案是否,那你就可以出去了,因为你不是一个真正的作家。”
这一席话直面灵魂的发问,问醒了他的初衷,扑灭了他的骄傲。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不再把精力放在了投稿、发表上,而是潜心写作。
02. “你为什么要写作?”
在塞林格纪录片《Salinger》中, 还有这样一段对话:
老师: Why do you want to write?
你为什么要写作?
塞林格:Because I ,I get angry about a lot of things.
因为我,我对很多事感到愤怒。
塞林格像《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霍尔顿一样,面对着荒诞的社会感到失望与无助,孤独与无力,他说“写作,好像终于能让我表达心声了”。
他谨记老师的教诲,不为名利干扰的他,真正做到了真实地表达自己。他说:“我只想我的作品真实,不想让它和这糟糕世界一样虚假。”
03.“我该如何治愈创伤,继续写作?”
1942年,二战中断了他的写作。他应征入伍,并于1944年参加了诺曼底登陆。战争的毁灭性使塞林格受到了严重的精神创伤。
他回到美国后,开始尝试继续写作,可战后综合症严重地影响了他的创作。那时,《麦田里的守望者》才写到一半,可他不得不一次次地撕毁手稿,无法继续创作。
这时,上帝为他打开了一扇东方哲学的窗,印度导师告诉他:“你首先要治愈灵魂的暴力创伤。”
他迫切地发问:“How?”
这简单的一句“如何治愈?”,问出了他渴望与世界和解,与自己和解的祈求。
在老师的引导下,他通过冥想,开始了自我疗愈。在山顶的小屋里,这项练习贯穿了他之后的写作生涯。冥想以其神奇的力量,拯救并成就了他。
结语:
“如果一无所获,我也要继续写作吗?”
“我为什么写作?”
“我该如何治愈创伤,继续写作?”
塞林格,在三个问题的指引下,成为了美国一代文学大师,享誉世界。而这成就的背后,却是一个一直带着伤痛生活的人。
可谁又不是呢?择一事,终一生,天使的翅膀,总会划过我们的过往,带我们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