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5月18日,是我做妈妈16周年纪念的日子。
然而今天,在武志红老师的公众号上读到了一篇《凌晨四点,她去世了》,让我和孩子再次谈论生死,并且,我理智的做出了一个沉重的决定。
这篇文章提到了一个我从未听过的新名词——大体老师,令我肃然起敬。
“你听说过‘大体老师’吗?大体老师,是不说话的老师,是在去世后才能成为的老师。确切来说,指的是‘遗体捐献者们’。
这些遗体,真实地向从医者展现人体构造,是医学生医术生涯第一次手术的‘患者’。因此被尊称为‘大体老师’”。
“思念的心情会随着时间而消失,没有一个人是例外。”
解剖课上,教授带着学生认知人体构造、观察病灶。
遗体生前所患的肿瘤,曾经经历过的化疗手术,痕迹明显。
以无言来授课,以肉身为教材。
这便是大体老师在人世做的最后一件事。
他们的故事,被记录在影片《那个静默的阳光午后》中,英文名为“The Silent Teacher”,翻译过来——《无语良师》。
2017年,有一部短片,就叫《大体老师》,聚焦的是“上海嘉定区一户寻常人家”。家中老母亲生了重病,想要在死后将遗体捐赠出去。志愿者带了捐赠协议过来。二儿子却不让,说受不了母亲死后,有人再在她身上用刀划;说要自己给母亲买一块好墓地。
大儿子认为尽孝,就是听从母亲的意愿。小女儿是医生,从中调和,其实也两难。中国人讲究“入土为安”,最后的孝道便是将父母安置好,想法已根深蒂固。这坎儿,在心上,难迈。
片子很短,不到十五分钟,却拍得极好。有一组镜头,大儿子去了一所学校,在教室里坐了很久。
结尾呼应,这所学校正是母亲捐赠遗体的学校。
大儿子在那想了什么?不得而知。
但,更像一种纠结之后的接受与释然。
更让人感动的是,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武汉市火神山医院有28位遗体捐献者,他们都成为了大体老师。
第一位捐赠者,是一位老人——“曾经外婆就有捐赠遗体的想法,还曾问到哪里去填遗体捐赠的表,”外孙女阿念说。
当时家人跟她开玩笑说,你的年纪大,器官别人都用不上了。
阿念的妈妈也极力劝阻,其实是觉着得若不能给老人送终,是为不孝。
阿念回忆当时:“我没想到妈妈会主动提出,传染病遗体需要在24小时内火化,在苦等急救结果却闻噩耗时,需要在第一时间签下同意捐赠书,可能因为没睡或者内心波澜,那天握笔的手一直在发抖。”
后来,阿念得知,他们家是火神山第一例主动捐献的遗体。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第一例,才有了后续的第二例,第三例……
截止至4月5日,火神山共有28位遗体捐赠者。
其中一位遗体捐赠者的儿子,被问及捐赠原因时说:
“我把母亲的遗体捐献出来的话,也只是希望能够早日结束这场疫情吧。让更多的人都早日得到救治,得到更好的治疗,让更多的家庭,不用这样支离破碎。”
说着说着,这个成年的大男人,便染上了哭腔。
中途,也有本已做好捐赠决定,最终却放弃的家庭。
他们有自己的挣扎,纠结,两难,理解也心疼。
就像阿念说的,捐赠后,她的妈妈内心也是愧疚、痛苦与欣慰交织着。
疫情爆发的突然,情况也特殊,临走的时候,逝者的家人都不在身边。不管是对逝者,还是逝者亲属,没能相伴走最后一段路,都是最大的遗憾和痛苦。
遗体捐赠后,阿念想的是:
“其实是有一种延续的希望的,觉得自己外婆走了,但是她依然有什么,让你觉得她存在的东西。”
捐赠的遗体被带到病理实验室,研究员人与时间赛跑,更与死神赛跑。“晚上从八点进入实验室,一直工作到凌晨三四点。”防护也必须做到位,容不得一点差池。
正是因为这些大体老师,因为这些研究人员,许多医学猜测得到实证;人工肺的使用得以提前;插管的技巧和方法得以改进。也正是因为他们,才有了第七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
4月26日,武汉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这里面有大份功劳属于大体老师们。
解剖课上,面对大体老师,在白布掀开前,学生们总要先鞠躬,再宣读誓言:“敬爱的大体老师,我们将用您的身体进行解剖学习。在您身上划下的每一刀,都是奠定我们未来良好医术的基础,您奉献的大爱,更将孕育我们关爱病人的情操。我们许下,从今天开始,要以一个恭敬的心情,谦虚的态度,认真向您学习。”一字一句,是敬重与感激。
不论男女老少,身份职业,年龄几何,他们在人生最终途拥有着同一个名字“大体老师”。
曾记得一位医学院教授对自己的学生立下誓言,要捐献自己的遗体供医学院使用,宁愿学生在自己遗体上多划几刀,也不愿意学生在患者上多划一刀——“以无言来授课,以肉身为教材”。
捐献遗体,是一件颠覆传统,且需要自己爱的人达成一致意见的事情。这需要常人难以想象的决心与勇气。
谁会想到,我们轻易享受到的东西,往往是有人付出了无限挣扎的代价才得来的……
曾经和孩子谈过,她问我:你会遗体捐赠吗?
不会!我讲究落叶归根,入土为安。
然而今天,我释然了——何须桑梓地,处处是家乡。
我很郑重的再次和孩子谈论这个话题:2020年,我们在武汉经历了这场疫情,一切都是那么淡然:无所谓生死,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在我离世的那一天,无需抢救,就让我静静地走,让我在这个世界上做最后的贡献——遗体捐赠,或用于医学研究、或用于器官移植!
随后,我将填写相关申请,谨记!
天水雅舍
DAY3 2020年5月17日星期日23:57
拙笔于白兰丽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