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才我妈发了微信过来,原因很简单,街坊的阿姨要给我介绍对象,介绍的对象是我小学同学。
记得18年底时我爸也跟我提起过这件事,小学同学他爸跟我爸是圈子里的兄弟,所以他跟我说要介绍的时候我拒绝了。倒不是因为是认识的人所以我拒绝,而是我无法接受对方比我矮一截。
女生一过25岁还没找到对象时,周围的人总是说是不是太挑了还没找到,再不找到剩下的都是些歪瓜裂枣了,到时候哭都来不及。
我本身并不排斥相亲本身,而是排斥我的父母没有原则的安排相亲。我对我妈强调过几次我对身高的要求也并不高,173cm左右就可以,我没有说非要找个大个头,但是我最低要求就是170cm,能够173cm最好。
而我的父母总是在介绍的时候哄着我说:“这人有170cm,小伙子老实肯赚钱,人不错。”等到见面那日就是“见光死”的时刻,对方也就168cm左右。
我曾经相过一个很上进的男生,人长得就是普通脸,很羞涩真诚的一个男孩子。不同以往相过的男生,他诚实的坦白道他的日子过得很单一,在这个城市没有什么朋友,生活就是宿舍公司健身房三点一线。朋友圈一刷下来也就是偶尔发发健身,或者备考状态工作资料。
不管是见面前的微信聊天亦或者是见面后相处,我都觉得甚是自在,我不能否认我对他没好感,我是欣赏他的,不仅在于我们聊得来,还有他的为人让我很是肯定。
可是为什么没接受。
我花了一周时间去适应和问自己,可以做到不在乎身高吗?答案是不能。
我是在乎的,我在乎身高,我无法接受肩并肩行走时相差无几。
而他只有168cm。
看到这里你可以认为我肤浅庸俗,27岁的这个年纪能遇到还算契合的人就应该珍惜,万一以后遇到的人都不如这一个,但我无愧,我尝试过接受,只是我还是遵循我的内心,我贪婪希望能够遇到我想要的身高,我谈得来的另一半。
很显然我拒绝了我妈,不可避免的也和在一旁帮腔的我爸吵了一架。
我爸妈并不强制我一定要相亲成功,他们随我,相中最好,不中也不强求我,对着我说聊聊看,最后成不成还是看我们年轻人。
但我生气的是在我强调好几次我的要求后,我的父母依然是没有原则的介绍。
我妈说如果是我姐在她这么软磨硬泡下就会同意说聊看看,而我跟个硬石头似的。我也想过其实就是聊看看,小学毕业后没再见过面的老同学,隔着手机谁也见不到屏幕那头是什么表情。
我还是想拒绝,为了我的要求能让他们放在心上。
视频到最后我还是没有成功拒绝,因为父母永远是以“做父母的还不是为了儿女好。”为理由。
自古以来,似乎所有的中国式家长都是以“为你好”为理由替儿女做选择,以自己的想法给儿女铺路。百善孝为先,作为儿女的我们为了所谓的“为你好”就此妥协。
我羡慕于那些为了自己的人生不妥协的人,并不是说拒绝父母要求的他们就不孝,而是他们坚定自己的立场,过着自己的人生。
而我,活着仿佛死去,不是仅仅只是因为相亲,而是无数次“为你好”的稻草,无数个妥协“为你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