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高考,只不过不是我的高考。小我六岁的弟弟,居然也快上大学了,而我还没开始工作,这念头让我从午休中猛地惊醒。
一直以来,我总想成为弟弟妹妹的榜样。也许,像道德经说的那样,榜样并非好事。最好的状态,当是每个人都顺其自然地发展,不以周遭为对照物。昨晚有点失眠,躺在床上想着:我们一起长大的五个兄弟姐妹,星座各不相同,性格迥异,却很少吵架。甚是神奇!
今天又是等待的一天,我极其渴望工作身份批准下来,极其渴望成为父母或者弟弟妹妹的骄傲。那是一种动力,一种自我压力,却也推着我走过很多路。找不到工作的时候,我想着倘若找到了,我想给父母转钱,想给弟弟妹妹包红包。等到找到了,又害怕给他们压力。现在,我因为工作身份还没批下来,只能延期入职,待业在家。看着身边的朋友申请身份比我顺利,部分已经入职,心里很不是滋味,仿佛自己是废人一个。
我也明白,这是老天给我的一道考验,一则告诫我,以后做事情切记烦躁,越急于求成,到头来只会越慢。遇到与细节相关的,除了反复检查,最好隔天冷静下来再做,否则出错只会更慢。二则督促我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从六月辞去实习开始,我已经自由散漫了一个多月。以前向往的每天刷剧的生活,渐渐没那么吸引我。现在我每天保持刷编程题,下围棋和每周看书的习惯,并不觉得相比看剧累。反而看一天的剧,眼睛酸且身心俱疲。
普通人的一生中,上学,工作,成家,立业,一环扣一环,毫不停歇。这次疫情,虽说是天下之大灾,但却让许多人有了可以暂时停下来,过过闲鱼生活的机会。也许,不止是我,不少人开始尝试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去寻找更为持久的快乐。
也不知为啥,一打开日记本,就想到动力这个词。有时候,动力是家人的陪伴,是内心对自己的承诺,有时候却是遇到的一道坎,一件无可奈何的事情。前者,人也许会改变,那是一种主动的改变,是幸福的。而后者,人到一定的痛苦程度,也会尝试去改变,这是一种被动的改变,虽谈不上幸福,但若能迈过去,又可以说是幸运的。
昨天在《白说》里偶得一种人生观,想在这里分享一下。作者把人生比作跳高,说:你一定要以最后一次的失败,来宣告你的成功。这是一种一次次挑战自己极限的人生态度,不畏惧,不断尝试,不撞南墙不回头。这段时间,其实我是畏惧入职的。新换的组只有我一个中国人,且听起来像是核心组。我一边不满移民局的办事效率,一边又矛盾地因为可以晚些入职而宽心。可是昨天的话,让我不再害怕,即使做得不好,那又如何?那也是在挑战一种从未有过的生活啊,且能让我快速成长,对以后回国百利而无一害。
我害怕的,不过是有失颜面而已。说到脸面,相信每个中国人都可以写一篇长长的议论文吧。如果说,动力有很多种,而对于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而言,面子应该是最大的阻力之一吧。有人美其名曰,尊严。可是,大多数人很难做到体面地失败。昨天广东高考的作文,是一个春秋时期的故事。倘若让我选的话,我想选鲍叔。虽然很惭愧地说,我也是昨天才第一次认识这个人。毕竟,他既没有齐恒公的丰功伟业,也没有管仲之才。但是甘居其下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刚想写一个结尾段,突然发现词穷了。就到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