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双十一,看着各大购物软件上疯狂闪烁的“11.11”“全球热爱季”,狂欢不停,那诱人的折扣,那分享的好物,你是不是心动不已,热血上头,手指狂点手机屏幕,下单下单,买买买。
最好的结果是买的都能美美的用上,而最惨不过买了一堆鸡肋。
今天来咱就来扒拉扒拉双十一。
众所周知,11.11四个形似光棍的棍子,本是单身狗的节日,但购物网站天猫于2009年11月11日发起“品牌商品五折”活动,当天销售额达1亿元;2010年的销售额增至9.36亿元,2011年飙升到52亿元,2012年达到191亿元 [12] 。在淘宝的“带领”下,各大电商竞相涌入,自此“光棍节”与网购“联姻”,变身热火朝天的“购物节”。自此11月11日成为天猫举办大规模促销活动的固定日期。
商家历时多年打造“促销节”,线上线下市场笼罩在“巨惠特卖”、“全年最低”、“限时抢购”、“爆款秒杀”的宣传迷雾当中,给消费者形成“买到就是赚到”的心理预期。
“文明的进步,就是人们在不假思索中做到更多的事情。”
《影响力》一文中提到人类自动化反应原理,生存在现今复杂社会环境中的我们,已经无法照料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于是身体和心理共同打造出一套自动决策机制,自动趋利避害,简单来说,就是我们都喜欢捡便宜。这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很多时间,但也容易被商家利用,当我们看到有便宜可捡,有便宜可见的时候,轻者不自觉多瞅两眼,重者直接下单成交。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实是人类自身厌恶损失在起作用,不买我就亏了。
再者,疫情当下,不少地方疫情严格,防控严格,快递进不去,在某方面也直接限制了我们的消费,帮我们直接控制双手。
我们倡导理性的消费观: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