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朋友们聊的话题,就是关于房子,票子的。今天我们几个在群里聊到后续房价的趋势,和学区房降温的问题,如果房子不是必须品,有必要买一个吗?
然后随着这个话题,我们就又聊到了江苏泰州95后女孩,14岁就进入社会打工。她花光十年来的积蓄,又东拼西凑地借了不少钱,攒够了首付28万,在老家兴化买了套3室2厅2卫的大房子。目前还在还房贷,房贷每月三四千元左右。
然后朋友就说现在网友思维越来越发散了:
说现在房价趋势不太好,所以房产们制作话题,然后炒热点,最后卖房... ...;
还有网友说:3室2厅2卫买那么大干嘛啊?有多大的实力干什么事情;
... ...
我就比较奇葩了直接问,如果按照新闻报道120平的房子,首付28万,首付是按照什么比例付的呢?每平多少钱啊?
最后我就又提出了我也想买一个小房子,一室一厅一卫的那种,大概在60平左右,不是必需品,最后可能我不会住,但是就想买一个。最后大家就从各个角度分析问题,随后也提出了一些中肯意见,可是这时有一个朋友不仅听不进去我们的讨论,而且言语中透漏出的一些话,让群主想要把他踢出群的冲动。
这时我突然想起之前我们劝她和她对象分手的事情,大家都在告诉她这个人是渣男,但是她异常坚持地认为这个男人非常爱她,任凭我们怎么规劝,怎么提意见,她都不改变主意,甚至认为我们不怀好意,那一段时间大家的关系异常紧张。
古人有句话叫做:不可与夏虫语冰。
意思就是对于认知不同频的两个人来说,交流是非常费劲的。
你说的再多,再有道理,也可能是对牛弹琴、鸡同鸭讲。
因为你讲的,别人压根就不认可,这就是两个人认知高度不同造成的。
一个人看世界的高度,其实和他的认知水平息息相关。
有的人只能看到事物的表象,而有的人却能看到事物的本质。就像下面这张图,每个人所站的高度不同,看到的世界也不一样。
第一个人脚下空无一物,所以他只能看到表面虚假的美好与生机。
第二个人读了一些书,见过了一些世面,看到了美好背后还有黑暗和消极的一面,于是陷入了痛苦迷茫。
第三人学识渊博,认知卓越,明白这世界不是非黑即白,故此能在黑暗和迷茫中窥见希望。
你的认知水平越来越高,站的更高更远的时候,你会发现那些困惑你的事情,不过是过眼云烟。
曾经看到一条新闻:一家火锅店内,一个男子对服务员大吼大叫,隔壁桌的受到打扰后,瞟了男子一眼,男子看了有些不舒服,开始骂骂咧咧。
隔壁桌的觉得自己是被打扰的一方,什么都没说,对方倒是出言不逊,心有不服,就争论了几句,最终双方大打出手,都受了伤。
生活有些飞来横祸躲无可躲,但有一些伤害,是可以靠少说话去避免的。
不争辩,不多说,不是懦弱,而是明白,人与人之间认知的差距,不是可以靠语言能衔接的,因为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
明白人与人之间隔着很多堵墙,我说话你不是听不清,而是听不懂,我就没有必要费心思翻过墙,来到你的世界,再多说几遍。
也开始懂得,与其争辩,不如“争冠”,逞口舌之快不算什么本事,过好自己的生活才是重点。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时刻:
你说喜欢自己工作的氛围和前景,别人说还不是挣不到几个钱;
你说结婚急不得将就不得,别人说再不抓紧就没人要了;
你说生活要有仪式感,别人说普通百姓瞎讲究;
认知不在一个层次,说再多也无益。
懂你的人,你不说他们自然懂你并支持你;
不懂你的人,解释就是争辩,而争辩就会生出更大的嫌隙甚至是灾难。
《圣经》中有句话:“尽快同意反对你的人。”
只要自己是对的,面对那些指责自己的人,就不用再多说什么了。
一直相信,时间,会为沉默的人争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