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草根学者楚子。以一种全新视角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以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简友们的喜爱与关注,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与诚挚的祝福!大家的支持与鼓励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源泉!
大家都知道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这一点无需草根多言,但是草根今天要讲的是,中华文化由于历史悠久,有一些在传播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偏差,未能及时地进行纠正,后来就将错就错,被人们普遍接受了。这其中就包括“高山流水”这个成语产生的背后故事。今天草根就带大家一起去看看这个成语的背后到底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由于明代小说家冯梦龙的小说《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影响深远,导致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传说故事早已深入人心,我们想要还原成语“高山流水”背后的故事的真相,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只是一个出自明代小说家冯梦龙的通俗小说集“三言”(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之一的《警世通言》里虚构的一个故事而已。
由于《警世通言》影响巨大,俞伯牙这名字越传越远,便以讹传讹了。至于姓俞名瑞字伯牙,我们只能当作小说之言,而不能作为史料的依据。而在此之前不管是《列子》与《荀子》、还是《琴操》等史书典籍中均称呼其为“伯牙”,而不是俞伯牙。
从阅读的角度来说,可见知音文化故事深入人心,早被广大人民所接受。小说是文学艺术,可以帮助我们开拓研究的视野,但不足以能引经据典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
要想解读成语“高山流水”背后的传奇故事,其前提是必须搞清楚两个问题:
1,伯牙姓伯不姓俞。
2、钟子期不是一个樵夫,而是出生于楚国世袭宫廷乐师的音乐世家。,
高山流水成语的意思是,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
这则成语最早出自《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听之。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意思是说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你弹得太好了!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巍峨的高山!伯牙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我好像看见了奔腾的江河。”伯牙所思的,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钟子期死后,伯牙觉得再也找不到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伯牙,伯氏,名牙,字伯牙,春秋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江陵)人。虽为楚人,却任职晋国上大夫,且精通琴艺。
据高诱注,伯牙和钟子期都是楚国人。有史书记载,楚国以伯为氏的家族只有一家,即来自晋国的伯州梨及其子孙。
伯州梨因其父伯宗在晋国被“三郤”所迫害含冤而死,不得已逃到楚国,在楚国得到楚共王的重用,任命为太宰一职。
伯州犁(?—公元前541年),子姓,伯氏,名州犁,晋国大夫伯宗之子。原为晋国贵族,其父伯宗被“三郤”所迫害,逃奔到楚国,被楚共王任命为楚国太宰。公元前541年,楚国公子围杀死病中的楚康王郏敖(公子围的侄子),篡夺王位,改名熊虔,是为楚灵王。因为伯州犁是楚康王的亲信,楚灵王在杀死郏敖之前先让他到犨、栎、郏等地去筑城,杀死郏敖之后,就在郏地杀死了伯州梨。
伯郤宛(?—前515年),伯氏、字子恶,春秋时期楚国大夫。祖父伯宗是晋国大夫,父亲伯州犁为楚国太宰。伯郤宛因正直被奸臣费无极陷害而死,其子伯嚭逃往吴国。
楚平王去世后,楚昭王即位,囊瓦担任令尹,郤宛任左尹。郤宛为人正直,很得人心,遭到费无极的嫉恨。令尹囊瓦贪求财物而听信谗言,费无极欲诬陷郤宛,于是让郤宛邀请囊瓦宴饮。郤宛认为自己地位低贱,没有什么好东西可以招待囊瓦。费无极说令尹爱好甲兵,可以挑几件上好的铠甲兵器放在门口,令尹来了一定会观赏,郤宛听从了他的建议。到了宴会那天,费无极对囊瓦说郤宛要对他不利,让他不要去参加宴会。囊瓦大怒,下令攻打郤氏。郤宛听说后自杀,囊瓦诛杀伯氏一族 。
从此伯氏一族死的死,逃的逃。这个显赫一时的豪门大族,荣耀不再。后来伯氏一族,见于正史记载的只有逃到吴国任吴国太宰的伯嚭,以及逃到晋国任上大夫的伯牙。
这就是成语:高山流水的主人公之一的伯牙姓伯的完整史料,以及伯牙逃到晋国的原因。至于伯牙与伯州梨的辈分关系,由于历史无记载草根确实很难确定。
下面我们再来说说这则成语故事涉及到的另一个主人公——钟子期到底是不是一个砍柴的樵夫。
钟氏一族在楚国是独一无二的姓氏。有正史记载的只有钟仪和钟建两人。
楚国的钟氏是一个音乐世家,他们以钟为氏,应是楚人尚钟成风,北方崇鼎,南方尚钟。因而楚君让司钟之官(即楚国的宫廷乐师)以钟为氏。类似晋国司职典籍的官员,其子孙以籍为氏,都是所谓“氏于事”。
据《吕氏春秋.精通》高诱注称:钟,姓也。子,通称。期,名也。
钟仪(生卒年不详),芈姓,钟氏,名仪,春秋楚庄王统治时期的乐尹,楚国公族,在楚国被封为郧公,后世尊称为四德公,是有史书记载的最早的古琴演奏家。钟氏世代都是宫廷乐师。
从以上史料可知钟氏一族地位显赫。有史可寻的钟氏名人除了钟仪外,还有一个叫钟建的。他是楚昭王统治时期司职乐尹一职。
关于钟建还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即季芈嫁钟建。
据《左传.定公五年》记载:“王将嫁季芈(音mǐ),季芈辞曰:‘所以为女子,远丈夫也,钟建负我矣。’以妻钟建,以为乐尹。”
季芈是楚平王之女,楚昭王的妹妹。
故事的起因是,楚昭王十年(公元前506年),蔡昭候联合吴国和唐国攻打楚国。经过一阵激战后迅速逼近楚都郢。楚昭王带着妹妹季芈逃出郢都。在逃跑的途中,由当时还是楚昭王侍卫的钟建背着季芈。
后来年轻的楚昭王返回楚国后,重赏有功人员。功劳最大的就是包申胥,正是包申胥从秦国搬来救兵才打败吴军,迫使吴王撤军回国。
昭王回到郢都后,决定把季芈嫁给有功之臣申包胥。他不知道妹妹季芈早已心属钟建,怎么肯嫁给申包胥呢?她坚决不肯,勇敢地公布她的恋情,非钟建不嫁。拒绝的理由是:“身为女性,必须要远离男子,否则男女授受不清。但侍卫钟建曾背过我。我不能嫁给别人,只能嫁给钟建”
昭王也找不出理由反对,只好同意她嫁钟建为妻,并任命钟建为乐尹。
这一段佳话也成为后世旧社会妇女瑾守德操的典范,而被儒家文化发源地的鲁国的历书《左传》完整的记录下来,广为流传了。
我们从以上史料完全可以印证钟子期决不可能是一个樵夫。而是出生在楚国的音乐世家,并且接受过良好的音乐知识教育。在古时候一个砍柴的樵夫懂音律也是漏洞百出,很难让人信服。
最后一个要印证的就是伯牙与钟子期的关系。冯梦龙在小说《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一文中,提到伯牙在江边停船避雨,独自一人在船上弹琴,被刚好在旁边一处大石头下躲雨的樵夫钟子期听到了,于是有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知音相遇。
我们常说无巧不成书,其实也是漏洞百出的。前面草根已经通过大量的史料证明了钟子期他不是一个樵夫,那么这一系列的巧合就只能是作家的凭空想象。
史书记载伯牙,钟子期都是楚国人,都出生在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而且伯牙少年时期拜曾钟氏学习音律知识。很有可能伯牙早就跟钟子期认识。二人一起学习也不是没有可能。基于以上的史料草根大胆的推测,伯牙与钟子期少年时代一起习琴时就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成为难得的知己朋友了。
因此身为晋国大夫的伯牙到楚国办事,拜访多年未见的知 心好友钟子期时,向其弹奏了他作的两首曲子《高山》和《流水》,在伯牙弹高山时钟子期仿佛看到了魏峨的泰山就在眼前,在伯牙弹到流水时,钟子期又似乎听到奔腾的江河哗哗的流水声。所以伯牙就说钟子期才是唯一知他的琴音的知音好友。
几年过后当伯牙再次到楚国出差拜访知音好友钟子期时,钟子期已经不在人世了!伯牙专程到钟子期的坟前扫墓,当场在钟子期的坟前断琴绝弦,发誓从此以后不再奏琴。
成语“高山流水”就是这样形成的。
关于伯牙钟子期知音相会的地点,现在有两处,一处是位于武汉汉阳的古琴台,一处位于湖北荆州石首的调弦口,两地肯定只有一地是伯牙钟子期知音相会的地点,由于篇幅的关系,在此不展开讨论,草根将在下一篇详细为大家解读。
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