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飞鸿又上热搜了。
“你为什么这么长时间了,一直单身到现在呢?”
“我不觉得这是个问题啊,对我来说,单身或者另一面——婚姻,我不觉得这样对我来说,是一个特别困难的选择题,我觉得哪个更舒服,就处在哪个阶段。”
2016年窦文涛的《锵锵三人行》请来了俞飞鸿和冯唐。对单身和婚姻等两性关系进行了探讨。
最近这段视频又在网上传播开来。“婚姻”、“大龄单身”、“独立思考”……这样的问题又陷入了大众舆论的热议当中。
前面的回答,正是俞飞鸿对于单身和婚姻的态度——哪个更舒服,就处在哪个阶段。
45岁的俞飞鸿在这样的回答中,显得更加地豁达和清冷。她让我们所有人看到了一个女人对待生活应该有的率性从容和独立思考。
每一个独立人格背后都沉淀着她走过的每一条路。
18岁,当每个人都跨越了高考,准备呼吸大学自由的空气时,她却比任何人都努力。
大家都自谈恋爱时,她专注学英语,后来直接能用英语演戏。
大家都在睡懒觉时,她却每天在练晨功,最后拿奖学金。
1992年,21岁,她就有了留在好莱坞发展,并且拿到绿卡的机会。
但她拒绝了,回去继续读书。
1995年,24岁,她逃离了教师的安逸,独自去美国留学,一去3年。
回国后,《牵手》的导演找她当女主,而她看完剧本却觉得自己更适合女配。
年轻人刚进入社会时的纯真懵懂,俞飞鸿诠释得淋漓尽致。
俞飞鸿这个名字,也开始被大众所熟知。
1996年,25岁,须兰的《银杏,银杏》成了俞飞鸿人生的另一个转折点。
也许是被书中的人物所触动,之后的日子里,这本书一直在她脑海中闪现,挥之不去。
好友王朔的话,一语惊醒梦中人——“既然这么喜欢,不如自己拍。”
就这样,买版权、编剧本、找投资……此时的俞飞鸿褪去了懵懂,开始学会成长。
故事不长,俞飞鸿却和它一起走了十余年。
2009年,38岁,筹备了那么久的电影,终于开拍了。
沉淀在她身上的是日渐成熟的表演以及对世间万物的感知力。这十多年的时光,本是一个女演员最好的年华。
她却一门心思投入到了这部电影《爱有来生》(改编自《银杏,银杏》),因为她有非说不可的话。
我们看到了太多娱乐圈的追名逐利,俞飞鸿却在这个人生场里一直保持着超然和风轻云淡。细数当下的流量花旦,却无人能如此豁达淡然。
经过了十余年的筹备,再加上有我们耳熟能详的王朔、姜文、严歌苓等好朋友的帮忙,《爱有来生》本应顺顺利利地进行。
结果,恶劣天气、人员变动、资金链断裂等一系列困难又接踵而至。没有办法,她开始卖房子,四处筹钱。
信念和欲望促使着她必须坚持。
即便如此艰辛,花了4000万投资的《爱有来生》却只有200万的票房。
而这样的结果却没有让她退缩。至少,她说出了想说的话。
影片的片尾写着“谨以此片献给天上的同学潘云晖”。很大程度上,这部电影是拍给她这位罹患白血病的多年好友。同时,也是拍给那个时候的自己。
现如今,演员、歌手、主持人,每个人都想过一把导演的瘾。或为了名,或为了利,也或为了那颗文艺的心。
但像俞飞鸿这样纯粹的,却再无他人。
她身上,我们看到丰满的理想和现实是可以达成一致的。
不温不火,在嘈杂的世界里,她找到自己心中的那片静土,屏蔽了浮躁繁华,忘却了追名逐利,保有独立思考的人格和对自由的向往。
只在那片静土,留得一人独享。
我们一路寻寻觅觅,只愿可以像俞飞鸿一样,在纷杂中保有对自我的坚持和执着。
伍绮诗在《无声告白》里说:“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