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写作第四天,已经开始进入到不知道写什么主题的内容了,这真是直接发现自己日常储备不足呀,哈哈哈哈
这个发现也是让人很开心,又get到了日更的好处,每天写作日更就要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汲取可以写作的素材,无形中让自己对于生活的感知提升了,同时,对于自己的学习也有了要求,需要要求自己要有更多的输入才能有效的内容产出。
新手写作逃不开输入问题,既然说到输入,今天想要谈谈关于阅读这件事。
我算开始有阅读意识是蛮晚的时候,从小家里没有阅读的习惯,学生年代除了言情小说,已经没有其他课外书籍的印象了,读书时成绩不算好,所以也一直觉得自己不擅长读书。
大学毕业后才真正开始认真看一些书,看的主要还是现在定义的“鸡汤”文学,像卢思浩,三公子,琢磨先生等等,记得第一份工作那会职来职往节目在热播,当时特别喜欢杨石头,记得还买了他的“摸着石头过河”,关于职场规划还跟着书里的介绍,像模像样的给自己也写了一个,现在想想,很多职场素质跟想法其实都是在那个时候开始启蒙的。
工作的第3、4年,还是没办法看太有内涵的书籍,上下班是在深圳地铁里听书的时光,赋能、非暴力沟通、关键对话、正念的奇迹、亲密关系等等,樊登老师的声音陪伴了我度过了来深圳的第二个迷茫期。
再到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阅读能力似乎提升了,很多以前看不下去的书籍了,管理学、心理学、工具类的书都开始涉及,微信读书书架上的书类型特别多,喜欢的时候就开始看了。
现在我最爱的时光是在咖啡厅读书的时光,每当有压力的时候,都会选择到咖啡厅里,一本书,一坐几个小时,读书变成了自己的心灵栖息地。
在读书这件事的摸索是缓慢的,算算也花了快十年的时间,现在还有很多书,特别是经典的文学作品,我还是看不下去,有畏难心理在。
唯一庆幸的是,自己一路上没有想那么多,只是把读书当成了一个长年累月的陪伴,一步一步从没有阅读习惯,慢慢通过能看得懂的书籍,逐步逐步的读起来,然后通过樊登读书,又开始积累对书籍的理解能力,一路上走走停停,也不是持续的,但是,在每个迷茫的时刻,总会在书籍里找到慰藉。
很多人抨击励志类的书籍,我现在回看还是觉得开卷有益,哪怕是曾经的“鸡汤”文的作家,他们也激励了我获得更多的能量与勇气,在我可以接受的阅读能力内,陪伴了我的成长,所以,我也很鼓励大家在自己可以接受的阅读能力范围(也可以稍稍超过一些舒适区)去读能给自己带来正向能量的书,不一定一开始就是经典。
最近随着写作,我开始发现自己知识的瓶颈,这些年陆续阅读的书籍并不算少了,但是,当要说出个非常清晰的所以然来却是没办法。
这两天看朱光潜先生的文章,他对于学问和读书的见解,我是蛮认可的,按照老先生的话是:做学问有两个要素,第一、学问是一件艰苦的事,许多人不能忍耐它所必经的艰苦,努力之外,第二个重要的因素是认清方向与门径。
我的读书方式就是没有方向跟门径的,想看什么看什么,用老先生的话这种方式叫做蜜蜂采蜜式,好处是解决了当下的问题,但并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学问,读书要系统性的去读,左读一下右读一下很难形成系统性的思维,做学问就更是了,要深入的进行研究。
老先生在书里也分享了他的方法,我也简要的分享给大家:
1、读书不仅是追求兴趣,尤其是一种训练、一种准备。有些有趣的书他须得牺牲,也有些初看很干燥的书他必须咬定牙关去硬啃,啃久了他自然还可以啃出滋味来。
2、读书必须有一个中心去维持兴趣,或是科目,或是问题。以科目为中心时,就要精选那一科要籍,一部一部地从头读到尾,以求对于该科得到一个概括的了解,做进一步高深研究的准备。读文学作品以作家为中心,读史学作品以时代为中心,也属于这一类。以问题为中心时,心中先须有一个待研究的问题,然后采关于这问题的书籍去读,用意在收集材料和诸家对于这问题的意见,以供自己权衡去取,推求结论。
书中也提到了好书做几遍看,每一遍只着重某一方面,真正的吃透,才是属于自己的,当然,我觉得这个是努力的方向,前面可能又是十年的路呢,哈哈哈,但是,没有关系,还是可以往前慢慢走过去。
今年对于自我成长最大的感触是,人是不断在成长的,要相信时间与努力的力量,我相信,阅读能力是可以提升的,写作能力也是可以提升的,从当下着手,一步一脚印,希望我们都可以成为一个思想更丰富,更有见底与内涵,同时也能清晰表达的人~
#写作日更第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