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旷世感慨,当然不是从我等小民之歪嘴里说出。更何况,歪嘴和尚也念不好经,这是不容置疑的!至于要问我这句话从哪位大师嘴里冒出,既然已经没有大师,又从何寻找呢?舍本求末的事儿可真不好办。即使真的无法考证来源,也不会影响这句话的流传:无论是大小不一的文化论坛,或者喧嚣非凡的网络,这样近乎不给当代文学大师面子的论调还是经常可以听到、看到。
今天,有一位我比较敬仰的文友在朋友圈里转发一篇来自名为鲁迅大师的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文章题目特别有意思:《鲁迅当年骂过的人,郭沫若最狠》,文友还加上自己的感叹“现在的文坛已失去此番热闹了,如有开骂,必属损坏名誉,诬陷诽谤之类,甚是无趣!”。我刚刚下夜班,虽然折腾了二十四小时,但是也许是过度劳累,反而无法躺下来休息一下,好奇地点开文章链接,浏览了一下文章内容。文章先从孔子骂人的经典语录开始:“幼儿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言外之意骂人是有悠远的历史文化渊源吧,我不得而知。之后就以诙谐的笔触描写鲁迅大师泼妇骂街一样四处拉仇恨,甚至于连自己的亲弟也不放过。都说打虎亲兄弟,鲁迅大师在四处骂人,也相当于今天的打老虎拍苍蝇的节凑吧,可鲁大师打着打着,亲兄弟也被打到了!让人掩面一笑之外,情不自禁像文友所说的这样感叹,现在的文化环境难道连民国时期都无法比拟吗?为什么有“现在的文坛已失去此番热闹了”的感叹呢?
出于无聊,我在文友转发的朋友圈下胡乱留言几句:“因为现在从事文学的大多数只能称之为文化工作者。既然是一份文学工作者的差事,就没有有多大必要为了一口饭而和他人翻脸,这样解释不知道有无道理呢? ”。
我私下以为这样的留言,文友会于情难堪,有点想撤回留言的念头,但是想想自己未免也太小气了吧?说句话都思前顾后,人家鲁大师四面楚歌也一样自得其乐,那才是真的大师。我这一辈子别说大师,就打死也和大师粘不上边。就强撑着吧!不多久,文友回复了我三个赞,这下我可热血沸腾起来了,貌似吃了人血馒头一样,一下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胡言乱语就如十足的疯子罢了。
说民国出大师级别文学家,并没有否定当代大师之意。民国处于国难当头,民族四分五裂,国家何去何从,历史自然而然就把见多识广的文人推上了舞台。他们所发出的呐喊,是凝聚了国人意识精华,是每个人都想表达而无法表达出来的话语提炼。恰巧文人有咬文嚼字的职业优越性,于是就自然而然成为了民众代言人。大师就是这样形成了吧?
而现如今,人民当家做主了,有了自己满意的领路人,国民正在领路人的带领下,走进了一个又一个新时代。文人不过只会耍耍嘴皮、动动笔杆子而已,即使文章错一百个字,也不影响到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错它一千字又何妨呢?再说,那些一般百姓都读不懂的散文诗歌,或者鬼鬼怪怪的小说,只能烧百姓的脑子,当不了饭吃。一只猫再会叫,抓不来老鼠,养之有何用?
“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温饱和发家致富才是正道,何况自古以来“笑贫不笑娼”,于是乎,大家靠山吃山,近海吃海,手无束鸡之力的书生文人,靠自己的嘴皮行各种营生,又何罪之有?恍惚间,文学界里各路大师风起云涌。
因此,应该说“民国之后大师不再是国民时期那种类型的大师”。时代在变,大师的内涵和定义也在变。唯有变,才能生存,唯有生存下来,才能有机会去争当“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