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即便高三的学生,有字典的人也屈指可数,无论文言文字典,英文字典,汉语词典等,普通班如此,重点班也是如此。想当年我读高中时,大抵十年前,《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词典》,刘锐诚主编的《学生实用英语高考必备》几乎是每个人的标配,高中毕业时,大多数同学三本字典基本上被翻的只有五成新了,那时候手机还是奢侈品。
在当老师的最开始阶段,我是无法理解一个一本英文字典都没有的高中生是如何学英语的,慢慢地,我就知道了。遇到生词,他们或者猜,或者不猜,就让生词放在那里依旧是生词,或者理直气壮的问老师:老师,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开始我以为这是个别现象,还会告诉学生,后来我发现这是普遍现象后,我在课堂上郑重申明:以后遇到生词,不要问我,自己去查字典,我不是字典,我只解决语法问题。慢慢地,问我单词意思的学生越来越少了,但偶尔还是会有一些懒的不要不要的学生问我:老师,这个单词什么意思?我还是那句话:我不是字典,自己去查。当然他们也并没有去查,他们依旧把那些单词放在那里,依旧是生词。
不爱查字典的直接后果就是现在学生的自学能力普遍偏弱甚至没有。
李笑来在《人人都能用英语》这本书里的第五章专门讲词典的作用。“用进废退“是一条几乎适用于所有生物的规律。弹琴弹久了,手指就会变得更加灵活;长期坚持锻炼,心肺功能就会更加强大;同样,查字典这种功能查多了就会越查越熟练,慢慢地就不查了,因为绝大多数已经搞定了。如果没有养成查字典的习惯,慢慢地这个功能就退化了,直至最后消失。
英语老师与学生最大的不同可能只有一个,英语老师必须查词典(如果还有别的话,就是语法书之类的参考书),而学生却有除了查词典之外的另外一个选择——参加各种各样的课程。英语课上老师做什么呢?其实大抵只不过是把昨天晚上他查过的单词,词组,以及他通过查词典(以及其它的工具书)再动脑筋才搞明白的句子给学生们讲一遍。而学生呢?坐在下边听。学生们倒是听了,然而,本质上却没有参与阅读理解的过程——那个过程里应该有苦恼、迷失、无助、慌张和恍然大悟。所以大多数学生根本没有动脑筋,于是顶多是以为自己搞懂了(事实上,没有之前的两个境界的铺垫,“蓦然回首“根本看不见“那人站在灯火阑珊处“的)。
于是很多培训课程只不过是这样的:英语老师的大脑在迅速进化,因为他在不停地用着它,同时还赚着钱;而学生的大脑在迅速退化,因为他们根本不用它,并且(又一次)花着钱。
我把这章读给学生听,学生们一副似懂非懂的样子。下课后有一个学生拿着一篇阅读理解来问我。那篇文章大概是讲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读者,当遇到困难时,不要灰心,奇迹等待着我们。
这篇文章生词并不多,读懂并不难,但是后边的第三小题想选对,还是很纠结的。
3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part"snapped out of it "probably mean?
A Say something in an impatient voice.
B Stop being unhappy and begin cheering.
C Make a sharp noise suddenly.
D Lose control of one's feelings.
这是一个猜测词义题,学生纠结的是BD选项,因为文章中给出线索的句子是“I drove off slowly, hoping to make the feeling last“,学生拿捏不准到底应该选B还是D。
因为我还没有读过这篇文章,我跟学生说我先做一做,第二天给他讲。
回到办公室,我读完这篇文章后,到底选B还是选D?我也很纠结,貌似都可以啊。snap这个单词我认识,但是snap out of这个词组什么意思我还真不知道,于是我查一下字典。一查,就明白了,很显然选B。因为snap out of这个词组的意思是“(非正式)努力从坏情绪中恢复过来“。而D那个选项只是“情绪失控“的意思。
我突然觉得这是个很好的机会,正好可以理论结合实际,让学生体会一下查字典的巨大好处。第二天,我让学生限时做一下这篇阅读理解,做完后,核对答案,然后统计一下每个题的错误率,果然,第三小题错的最多,许多同学也是在纠结到底选B还是D,我让学生拿出手机,查一下snap out of这个词组,他们查了之后,和我一样,这个题的答案就显而易见了。
我赶紧抓住机会,跟学生说:昨天给大家读了《人人都能用英语》里边的一章,说查字典的重要性,可能有的同学忘了,我再把那段读一遍。于是我又读了一遍,继续说道,这道题是昨天有个同学问我的,我说一下我看到题后的心路历程,当看到这道题后,我先做了一遍,做完后,也和大家一样,其它选项好选,第三小题比较纠结该选B还是D?snap这个单词我认识,但snap out of这个词组,我还真不知道什么意思,于是,我就查了一下字典,结果一查字典,这道题的答案就很明显了。以后做题时遇到问题,先想办法自己解决,而不是第一反应就是问老师,我不是不帮大家解决问题,只是遇到问题就问老师,慢慢地,你们自己深入思考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弱,只会训练的我深入思考的能力越来越强,其实我也只是把昨晚我查的东西原封不动的复述给你们而已。现在大家的工具很丰富,有字典,有百度,遇到问题,先查字典,字典查不出来,再问百度,百度也解决不了的,再问我,逐渐地,你们查字典能力和搜索能力就会越来越强,慢慢地就可以脱离开老师,形成很强的自学能力。但是如果一碰到问题就问老师或者同学,你们只是得到了一个答案和一种解释,在寻找解释时碰到的苦恼、迷失、无助、慌张和恍然大悟,你们并没有经历过,所以仅仅是得到了一个解释,对你们的能力养成没有任何影响。
说完后,有的学生似有所悟,有的学生依旧一副懵懂少年的样子。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个慢活,需要时间、耐心、引导,不管他们以前的老师是怎么做的,我觉得我有义务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也许很慢,也许付出了许多收效甚微,但是这个工作必须做,做了可能会有效果,也可能没有,但不做就一定没效果,不能让学生像寄生虫一样,永远依靠老师,他们必须形成自学能力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终身学习的社会,只有形成自学能力,才有可能拥有更强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