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孩子暑假参加的读书征文比赛终于开始了网上投票,我们全家都特别兴奋,豪情万丈地想要发动所有的关系圈为孩子拉票,期待着能拿一个好的名次。
孩爸说,这是我第一次用微信拉票,虽然抹不开面儿,但为了孩子,拼啦!怀着惴惴不安地心情把孩子投票的链接发到每个微信群里面,红包是少不了的,抱歉的话语也是必说的,为了孩子嘛。
但投票周期太长了,两天过去我和孩儿爸就败下阵来。这,实在不是一般的承受能力的人可以干的活儿,渐渐就看的淡了。好在孩子写东西的兴致未减,也乐意读书后写一写,娱乐一下自己。
孩子为什么愿意写东西呢?我想现在的孩子大都是寂寞的,写东西只是排遣寂寞的一种方式吧。我们家的这个,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四个大人守护着这根独苗,尤其是爷爷奶奶将近六十才抱上孙子,那种小心翼翼的过分保护是可想而知的。单独带孩子回趟娘家心里也是诚惶诚恐的。孩子没有年龄相近的堂兄妹、表姐弟,姑姑姨舅都在百里之外,亲情的范围就更加地窄。
孩子小的时候,爷爷奶奶开着门市。门市上忙而乱,我又是工作上的拼命三郎,高质量的亲情陪伴是没有的,一个保姆一个娃,孩子漫长的岁月里难打发。好几年间孩子的眼神是呆滞的。
幼儿园几年应该是孩子比较幸福的几年。有固定的小朋友陪伴,上学一起唱歌跳舞玩耍,放学后还可以约在广场上玩到尽兴再回家;可是转眼间,小伙伴们又都升入不同的小学了,作业太多啦,学习渐渐成了唯一的内容,放学后广场上同龄的小伙伴们突然都不见了,回家还有不堪重负的作业要做,这种寂寞就更加的漫长。
有时候,写完作业还不太晚,电视不让看,孩子就自己看书,光看不写是没有意思的,于是写一写,和书中的小猪小鸭对对话,和书中马小跳们聊聊天,告诉他们,我有点羡慕你们啦,你看,其实你们的生活挺幸福哒。
当然,我也是有意识让孩子写东西的。四年级,语文老师要求孩子写日记,孩子说妈妈妈妈我不会写,我就耐心地帮孩子一起回忆当天有什么好玩的,印象深刻的事情。于是这样的日记便产生了,《和小朋友一起玩》《爆裂飞车作战》《我新买了一辆爆裂飞车》《在广场玩》《偶遇张子涵》……反正小朋友的脑袋里面除了玩就是玩具,其他的全不入人家的法眼。
那天带孩子和孩爸一起去商场买东西,孩子一路上说了不知多少遍“没意思”,搞得我们非常抓狂。我问孩子,请你仔细回忆一下,你最喜欢的事情。孩子说,和小朋友玩,玩电脑手机。孩子的眼睛里的快乐太单纯了,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他感受不到,很多的美丽他发现不了。
后来我反思,其实真正原因是我们家长的高质量的陪伴几乎没有。怎么办呢?我又看了看孩子写的日记,很多其实是杜撰来写给我们大人看得,比如《去大姨家玩》,他就杜撰了大姨一家对他热情的欢迎,和他哥哥家的小侄子快乐地玩耍。而实际上他就在大姨家玩了一下午的电脑。
《病房里的两个小朋友》,媛媛和珊珊,媛媛跟我家孩子情况差不多,被家长过份保护自理能力差,两个孩子经常为了一个玩具互掐,为了一件小事儿闹别扭。但孩子没有写媛媛,而是大篇幅地写珊珊。珊珊虽然年龄比我家孩子和媛媛小好几岁,但而孩子笔下的珊珊虽然年龄小,自己会安排自己的事情,会组织哥哥姐姐跟她一起玩,真是让孩子羡慕的紧呢。
我改变不了孩子成长的环境,但是我开始反思自己对孩子内心需求的忽视,对孩子过分的溺爱,于是开始倾听孩子的内心。就这样孩子的一篇篇带着生活情趣的小日记就产生了:《下雪了》小朋友们打完雪仗都变成了“老爷爷老奶奶”;《半夜加餐》没人管我,我自己下了五颜六色的方便面;《姑姑姑父来了》奶奶一大早就起来预备好吃的,一直问,快到了吗?快到了吗?《学霸姐姐》《白菜花》《乌龟的新家》《大土堆》……一篇篇带着童真童趣的文章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孩子开始睁开眼睛观察身边这个真实的世界,有美好,有遗憾,有不舍,……他开始懂得这是世界远比他想象的丰富,知道成长的不易,学着自己应付处理各种各样的情绪。
这周天下午,照样不到两点孩子就迫不及待地跑到广场,等待着他的小伙伴,一起来一场痛快的疯耍。上楼时,照样不是兴高采烈,而是恋恋不舍,更有和其他小朋友不能再约痛快玩一场的遗憾。
我和孩爸还要挖掘其他的渠道,让孩子感知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但是我知道,有孩子喜欢的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样的孩子,并不会过分的孤单。愿我的孩子活的真实,丰富,充盈,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