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李瑞老师:对孩子期望值太高2.各种辅导班的出现,孩子和家长沟通不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来自韩鶴老师:1、家长对孩子在物质上给予满足未加节制。2,家长对孩子沟通缺乏正确的引导,忽略了孩子的心里的想法;大包大揽。3、针对上述问题,好多家长缺少教育孩子的方法。
李静老师:孩子之间在物质上有攀比心,不知道怎么引导。
韩海燕老师:1.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2.孩子过于任性和自私。3.手机电视代替了孩子的读书时间。
刘宏老师:没有刻苦学习的动力,自私,想拥有的多,但是不想付出。
胡雪玲老师:家长过分的爱,过分的关照,过分干涉,无原则的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缺少与孩子心理上的沟通。
刘明芳老师:对孩子的期望值较高,只看重孩子的考试成绩,不注重孩子品行的好坏。有些家长平时不闻不问,一旦孩子吃一点亏,就不愿意了。
肖玲老师:我认为现在家庭教育存在如下几个误区:1.教育子女“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而不是教育子女多理解、承让、宽容别人。2.只重注学习而不注重能力的培养。3.总以“还是个孩子”这一观念袒护孩子的自私、无礼。4.也有一些家长认为明天、以后再教育孩子也不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意识不够主动、强烈、迫切。
杨丽老师:心理专家张怡筠博士说:
你越时髦,孩子越自信;
你身材越好,孩子越骄傲;
你越有进取心,孩子越勤奋;
你越坚持做自己,孩子越独立;
你越懂得付出爱,孩子越阳光;
你越坦诚并友善沟通,孩子越正直。
所以当好榜样比当好保姆更重要
陈凤老师:1、把宠溺当作爱,自已孩子打人当调皮,若被打就追究别人;2、家长做不到身教,要求孩子遵守规则,自己却明知故犯;3、认为教肓孩子完全是老师的事,对孩子的学习,表现及品行关注不够。
郭莉老师:很多父母都是什么事情都迁就孩子,孩子变得任性和自私,导致与孩子变得无礼和自私。2、放任孩子,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3、大多数家长在家庭里没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低年级孩子小,没有陪着孩子读书学习,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还小做不了,帮助孩子,没有给孩子独立的机会。3、家长给孩子交流时间少。
@杨好家长——书之子 :1家长也要共同学习是对的,但是陪读就不必了,因为有家长在,孩子跟本无法管教!2、学习传统国学仅局限于学校及书院,回家后书本束之高阁。解决之道:家长陪读。3、孩子回家后家长第一句话就该问今天都学了什么,可有接孩子的家长第一句就是饿了吗。4、还有包办、包庇、撒谎、纵容、娇惯、自私、违章。
汪庭伟家长张芳:1、家长也要共同学习是对的,但是陪读就不必了,因为有家长在,孩子跟本无法管教!2、家长逼孩子好好学习,而自己不学习。我认为,想让孩子学好,好学,家长也应该受教育。因为孩子的很多毛病最初都是家长纵容惯出来的,小时不觉得,随着孩子年龄越来越大,最终这些最初冒似好玩的小毛病也越来越突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