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从小到大,每当踏入新的班级,融入新的集体的时候,总会遭遇一个必经的程序——自我介绍。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等大家都一一上台自我介绍完毕,老师心里一般就会有个底儿,并且迅速的选好这个班级的代理班长,代理学习委员等,当然,一般这也就是固定得了。
上台自我介绍的这几个分钟其实就是最好的展示个人形象气度风采的时候了,但是一个班级的人数众多,一圈下来,除了长得特别帅的和特别丑的,认你的记忆力再牛逼,一般也只能记住几个人。这几个人往往是身上带着“标签”的人。而这几个人也普遍都会得到老师和周围的同学的欢迎。
在我工作了之后,这种体验更加深刻。前几个月的入职培训课上,老师一如既往的让来自各个单位的童鞋来个自我介绍,至今让我一直有着深刻印象的分别是热爱研究本草纲目并精进到给自己开方抓药女生A,有着一口纯正播音范儿,声音好听到爆炸,热爱唱歌的大哥B,热衷健身,半年成功减肥四十斤练出人鱼线的小弟C,以及以35岁高龄压线考进体制内的大姐D,当然还有一个阳光又帅气的93年帅哥E。。。。
这些人身上都有着一些标签化的特质,让人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对他形成一个深刻的印象,这些标签就是个人的品牌和形象。
如果每个人都是市场上流动的商品,那这些人无疑是属于驰名商标,至少也是上过电视打过广告的产品,自然比较出众,竞争力比一些普通大众强了太多。
因此我鼓励大家都能找到自己身上一两个擅长的或感兴趣的事情,发扬光大,直至把这种特质打造成特长成为你的个人品牌。
我记得韩寒说过一句特别正确的话来抨击我们的传统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就等于全面平庸!
看看如今我们学校里有多少平凡普通而又庸庸碌碌的学生,家长忙着给孩子报各种烧钱的只有自己感兴趣而孩子不喜欢的特长班,结果没有任何一个兴趣班能坚持下来有所建树。
喜欢唱歌有条件就去系统的学一学,参加比赛锻炼自己,寻找各种平台展示自己,学习一两手拿的出手的歌,让别人一听这歌就想起你。喜欢画画就用业余的时间不停的去画,不停学习,精尽技术,也许你也有机会像简书上的一个前辈一样,学习手绘一年居然出了一本书。爱好健身你就去不停健身,保持自己的好身材,说不定哪天你就总结出一套卓有成效的健身方法变身为下一个郑多燕赵奕然!
信息时代让我们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式都变得高效和便捷。“标签”的种类也更加丰富多样,“烘焙、手绘、养育多肉、写作、做针线活、cosplay ……”任何一个方面,只要你稍微比普通人精通那么一点,那都能成为你的符号,把你包裹成一个有趣的人。
说白了,这些“标签”能让你摆脱泯然于众人的状态,找回自信,甚至改变自己找到人生的拐点!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有着自己擅长并感兴趣的东西,只是有些人没有发现而已,即使你真的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那根据一万小时定律,你经过系统的学习也可以成为某一领域的专业人士。
人生很短,短到恍然间90后都已经步入中年。人生也很长,长到除了工作和休息,需要找到一两个爱好来给它着色。不为无益事,何以遣余生。
打造属于自己的标签,让自己活的有点辨识度,那么即使到了晚年,你也一定会是个特别不一样的老头或者老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