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头»是«聊斋志异»中的一个爱情故事。
讲的是一个叫王文的书生,机缘巧合下,娶了个叫鸦头的狐狸精,经历重重波折,终于阖家团圆的故事。
明明是个he结局的故事,我却从其中读出了深深的压抑。
这种压抑的感觉,来自王文的儿子王孜。
这个原本意气风发的少年,被自己的亲生母亲剥皮断筋,成了一个没有主见的应声虫。
#01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
王文与鸦头成婚不久,鸦头就被母亲抓回去了。
那时鸦头已经身怀有孕。孩子出生后,便被送到了育婴堂。
机缘巧合下,王文找回了这个孩子,起名王孜。
王孜逐渐长大,是个孔武有力的少年,不喜欢读书,喜欢练武打猎,性格也比较好勇斗狠。连王文都“不能钳制之”。
从这段描写来看,王孜似乎是个爱打架闹事的叛逆少年,连父亲都管不了的那种。
事实当真如此吗?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而父母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的天性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比如王孜的好勇斗狠,如果有人引导,那就是勇敢坚毅。
很不幸,王孜显然没有得到这样的引导。
他的母亲在他的成长过程中缺席,他的父亲呢?是个懦弱无能的人。这一点,从他的老婆被抓走,他却毫无作为,只知道“徘徊怆恻,寝食都废”,可见一斑。
可以想象,王孜自幼在这样的父亲身边长大,他的成长环境会怎样?
他的父亲如同女子一般,遇到事不是唉声叹气,就是哭天抹泪,既不能做他的表率,也不能给他提供安全感。
小小的王孜只能将自己性格中勇敢坚毅的一面过度发展,用以保护自己。
即使他的父母并不算合格,王孜依旧深爱着他们。为了救回母亲,他小小年纪就出门闯荡。
#02孩子的叛逆,来于父母的否定
鸦头虽然被自己的母亲囚禁,还是知道了王孜已经回到王文身边。
她被囚禁,日子过得辛苦,也知道自己的儿子不凡,于是托人给王文带了一封信,说自己过得多么多么不容易,让王文和儿子想办法救她。
王文这个窝囊废恋爱脑,看完信就只会哭,还真把这事跟自己儿子说了。
当时王孜只有18岁,一听说自己母亲被囚禁受苦,毫不犹豫就要去救人。
你能想象一个18岁的孩子,一路辛苦跋涉,终于找到母亲的不易,和他得知母亲受苦时,内心油烹般的焦灼吗?
当王孜历尽辛苦找到母亲,看到母亲受的苦时,和自己的外婆以及大姨发生了争斗,并且杀死了他们。
然而,母子相见,王孜没有感受到母爱的温暖,也没有得到母亲的感激。
鸦头一见儿子,不关心他这些年过得苦不苦,一路来救她危不危险,张嘴就问那囚禁了自己的母女怎么样了。
王孜回答说那两个人已经被他杀死了。
鸦头一听就生气了,对着王孜就是一顿埋怨,又让他去把那对母女好好得安葬。
王孜这时会是个什么心情呢?
我们不妨代入一下。
你辛辛苦苦加班,完成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拯救了濒临崩溃的公司。结果,老板不仅不奖励你,还怪你加班时电用的太多了,将你臭骂一顿,然后让你继续加班。
你会不会心生不满?如果会,你就可以理解王孜接下来的做法了。
王孜表面上答应了鸦头,却偷偷将已经显出原形的一对母女扒了皮,还将皮带回了家。
王孜的行为,自然是叛逆的。可如果鸦头在母子相见时能够温柔得关心他,王孜会如此叛逆吗?
多少孩子的叛逆,都是这样被父母逼出来的。
生活中,类似的情景并不少见:
孩子考了99分,父母却盯着丢了的那一分不放;孩子得了第二,父母却再三追问第一是谁;孩子进步了,父母却夸奖别人家的孩子进步更大……
父母的本意,或许是想通过这样的否定与比较,让孩子更加上进。
殊不知,孩子的自信,就在这样一次次的否定中土崩瓦解。结果,要么是因为自卑唯唯诺诺,要么是因为自尊受损叛逆反抗。
王孜显然是后者。即便如此,他还是因为对母亲的爱妥协了。
鸦头与王文见面,王文问起鸦头的母亲。
王孜很有些得意得告诉他们,自己扒了那对母女的皮。
鸦头又气又伤心,对着王孜连哭带骂。王文也跟
着指责王孜。
王孜也不服气,顶嘴说鸦头如今过上安乐日子了,就忘记了被囚禁时受人鞭打的苦楚。
鸦头说不过王孜,干脆不吃不睡,撒泼大哭。
王孜妥协了,他将那两张狐狸皮埋葬了,鸦头的情绪才平静下来。
鸦头的做法,也是许多父母在自己理亏时的做法。
讲道理讲不过孩子,就开始撒泼,用父母的身份压制孩子,或者阴阳怪气,冷暴力。通过制造低气压逼迫孩子妥协。
大多数时候,孩子会妥协,因为他们对父母的爱和依赖。
但这种妥协,难免在孩子心中积攒怨气,让亲子关系逐渐恶化。
#03以爱为名的伤害,扼杀孩子的天性
一家团聚后,王孜对父母很孝顺。但是父母做了违背他意愿的事时,他会非常暴躁。
这让鸦头非常不满,认为王孜“有拗筋,不刺去,终当杀身倾产。”简单说,就是觉得王孜一身反骨,不给他掰过来这孩子早晚会招来杀身之祸。
鸦头趁着王孜睡觉,绑住了他的手脚。一边说着为他好,一边用刀割断了王孜的所谓“拗筋”。
这下,王孜果然乖巧了,“从此温和如处女”。鸦头终于如愿有了一个乖儿子。
这真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没有人关心王孜的意愿。
一个原本喜欢武力的阳刚少年,变得如同姑娘一般安静温和,他真的开心吗?
鸦头割断的,不是王孜的拗筋,而是他作为一个人的独特的天性。
或者可以说,割断拗筋之后的王孜,不再是一个人,而是鸦头按照自己的喜好,塑造出的一个任她摆布的傀儡。
我们身边,如鸦头这样不顾孩子意愿的家长,同样不在少数。
他们将孩子视作自己的私有财产,不顾孩子的个人意愿,只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逾期发展。
孩子稍有反抗,就被视为忤逆,他们便要想尽办法除掉孩子的“拗筋”。
明面上,他们说着是为了孩子好,内心里,却是觉得孩子的不顺服,触犯了他们身为父母的权威。
#04
读完«鸦头»这个故事后,真是很为王孜不平。
鸦头和王文这对父母,就是一对恋爱脑,还是没什么本事那种。
为了谈恋爱什么都不管不顾。鸦头被抓回去两个人也没办法。
王孜一出生就被扔到育婴堂,后来也是王文把他养大,鸦头这个母亲真的就是只出了个肚子。
等到王孜长大成人,鸦头立刻让他去救自己。整个过程,她和王文都毫无作为,等着王孜打生打死把自己救出来。
那个时候,她不说王孜有拗筋。
等到脱离火坑,夫妻团聚了,鸦头开始看王孜不顺眼。
原文中有段文字很有意思:“孜奉承甚孝,然误触之,则恶声爆吼。”
这话的意思是:王孜很孝顺,但是如果父母不小心惹到他,他就会脾气暴躁,大喊大叫。
这轻描淡写,含糊其辞的“误触”,用的妙啊!父母触犯了孩子,就是“误触”,孩子表达不满,就是“恶声爆吼”,进而是身有“拗筋”!
从一个可以杀死狐狸精的有为少年,到跟个大姑娘似的温吞后生,王孜的遭遇,实在值得同情!
如果他知道救回母亲会让自己落到这样的下场,他还会去救吗——大抵还是会的!
可见,“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实在是句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