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为彭小六的知识管理课程付费,报名参加了他的课程。去年初到简书,很多知识体系的基本概念都是从他这里学来的。一直都想看看他今年以来开设的课程会不会还有什么新鲜的,于是报了名。能感受到他还是很用心,但知识内容可能还是基于之前他发布的那些文章。也能感受到由于个体差异性,很多人还是连基本的概念可能都不是很清楚,为了照顾大多数人的需求和层级,我之前过高的期望值也就逐渐平衡和理解了。
接下来就来完成早就购买了的,直到为了完成本次课程作业任务才迅速完成《如何高效阅读一本书》的阅读和读书笔记的输出,该书作者是秋叶大叔。
在其他学习群中了解到“幕布”这个APP,挺好用的,无论记录个人逻辑思维还是书本知识架构都比较好,还能一键生成思维导图,非常棒的学习工具。而下图即为本人通过“扫读”过程后记录的需要下一步进行精读的基本内容框架。
下图为思维导图的形式,进一步细化知识分枝(思考模型部分怕过于凌乱,还是不进一步扩展了)
本人主要以解决阅读速度的问题来阅读本书,而小六的课程也是针对提高阅读效率的,而这本书不光传授如何提高阅读效率,更多的是提供了很多作者本人在看书时的一些具体的实践思路,帮助自身更快地吸收书中内容,训练了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我目前的当务之急首先是掌握“快速 阅读”的能力,建立迅速熟悉一本书的知识构架的方法,其次再进行“举一反三”的训练,所以当我看到书中很多很好的案例,想要停下来进一步深入阅读时,我就一直告诫自己,先摸清重点,否则又会陷入过去的迟迟看不完、越看越多的尴尬境地。这也是训练自己定力的一部分,我们要学的知识太多了,但必须有主有次,有轻重缓急,才能一步步逼近心中的目标。
从思维导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本书关于如何提高阅读效率和相关阅读方法的内容,居然大多在序言部分,这和一般书籍的构架几乎完全“背道而驰”。而这也许更能让我抓住重点,主要先搞懂序言部分就可以。但同时为了掌握快速阅读的精髓,我还是强迫自己用半小时将全部内容进行一次“扫读”,大致掌握了本书要阐述的基本框架,然后将自己感兴趣的、有帮助的、不太懂的部分标注出来,就形成了我上面做的“思维导图”。
序言中的大部分阅读方法,其实分别都能用一句话便可概括。比如“树读法”,就是要建立“主题阅读”思维,想要了解什么问题,就要看这个相关领域内起码五到十本书籍;“框读法”,就是要梳理出全书的框架后再进行深入阅读;“抄读法”,就是把书中对你有用的内容先老老实实抄下来,并适当加入自己的感受。而对我最为重要,或者说感受最深的,就是关于如何做读书笔记。这部分内容与小六课程中关于“快速阅读”的理念几乎完全相同,同时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拆书,将“了解”到的知识进行内化,然后“输出",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才算完全掌握了书中的内容。虽然看似知识重复,但是各路大神关于阅读的基本观点都是这样的,那你要是还不照做,还不能引起重视,只怕是阅读真心与你无缘啦。
个人认为已基本掌握了快速阅读的要领,下面就简单记录下本书中部分重要内容的摘录和个人心得。
紧急重要度模型:
1.职场应用:不要总是在救火,要搞明白为什么会起火;
2.适当抽离事务性工作,为自己的未来做更长远的规划;
3.注意避免让别人觉得你闲,而被安排过度紧急不重要的事中(杂事),失去对时间的控制,变回忙人。
4.建立将事情清单按该模型归类的意识(日、月、年),越细致,越接近你的目标
个人认为无论是在职场中还是处理家庭、生活事物中,都十分需要依靠这个“紧急重要模型”来管理自己,这样可以大幅度提高办事效率,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浪费时间的损耗。
2.SWOT分析法:
优势(strength)、机会(opportunity)、劣势(weakness)、威胁(threat)
·可以用来分析工作项目和企业问题,制定合适的战略,也可以用于评估个人决策,帮自己理清思路。
3.组合矩阵分析法:
列出最近想做的事情,再列出影响决策最关键的两个坐标轴,如(时间+成本、能力+目标),绘制项目投资组合矩阵,即可一目了然得知要先做什么。
4.如何处理他人的抱怨和批评(沟通回馈模型):
不再陷入“情绪先行”的思维定式。按照回馈模型的分类,分为“忠告”、“称赞”、“批评”、“建议”四个模块,在与他人沟通时选择哪种类型的话,需要考虑你与对方的关系(亲密程度)––我个人理解不管是多亲近的哪怕是爱人或家人,都要礼让三分,不可过度批评,当然也要视具体问题而定,如果是很严重的问题,那是需要严厉的当头棒喝,但大多数情况下,还是需要引导式沟通。按书中话说,这个模型有助于帮助我们在“开口”之前想清楚。
以上就是阅读本书的读书笔记,也许是基于想要尽快达成课程要求作业输出目标的心理,文章尽显仓促感,希望将来能回头再深入学习书中提供给我们很好的训练思维的能力和方法,也希望能与大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