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不足48小时,2023央视兔年春晚就要和大家见面了。日前,多家网站已经公布了2023央视兔年春晚的节目单以及导演、副导演名单。这样一来,参加2023兔年春晚演出的明星嘉宾已基本定型,不再保留悬念。
随着科技的发展,最近一些年的央视春晚大都会在除夕前的两三天向社会公布节目单和参演嘉宾,虽然春晚的收视率仍然屡屡攀升,但是很多观众却总觉得已经找不到以前的感觉了,是大众的欣赏品位提高?还是对于这类节目见怪不怪?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由此想到了自己上初中时候的春晚。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电视才刚刚进入寻常百姓家,有钱的人家儿可以看彩色电视机,没钱的就只能守着黑白的了。但是,无论是彩色的还是黑白的,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几乎是每家每户都会收看的。
每当大年三十,母亲和父亲就会早早的做好晚饭,我哥哥和弟弟帮着父母收拾餐桌,烧火做饭。那时的餐桌不像现在城里人用的餐厅的长方形餐桌,而是功能齐全的小方桌。吃饭时,它是餐桌;不吃饭时,它可能就是置物台了,上边放的什么都有。
九十年代的农村,生活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再加上父母亲的辛勤劳作,过年时餐桌上已是相当丰盛。记忆里有扣碗,而且扣碗不止一个,蒸四喜丸子、炸鸡丸子、酥肉、甜米,还有炖海带、炖肉片等,有时这几样全部上餐桌,有时只有其中的几样。直到现在,每年过年回老家,还是感觉父亲做的扣碗好吃,是街上卖的扣碗所不能比拟的。
吃过晚饭,收拾残局后,就是漫长的等待。说是漫长,其实也就半个小时左右,只因那时不像现在,可看的娱乐节目众多,什么《爸爸去哪了》《中国好声音》《脱口秀》等等,那时的春晚就成为了千家万户的除夕盛宴。
观看春晚之前,我和父亲都要准备一支笔和一张纸,每当一个节目开始后,除了看节目,父亲还要求我把节目名称和演出人员迅速的记下来,并写到纸上,遇到没有写上的,第二天可以看回放,再将节目涉及内容补充完整。所以,往往春晚一结束,我的手里就有了一份完整的春晚节目单。现在看起来这种做法很幼稚,不好好看节目,弄一个节目单有什么用?后来才发现,父亲用这种方法训练了我的记忆里,以致在工作之后的历次接受电视台采访,我都是脱稿出镜,就连录制节目的工作人员也感到惊奇,惊奇于那么短的时间我竟然能将稿子背住,现在想来,确实要感谢我的父亲。
从1983年的首届春晚开始,春晚演出的时间一般都是从晚上八点到凌晨十二点半,但是无论时间多晚,记忆里那几年的春晚我几乎一届没拉的将节目单记录了下来,可惜现在找不到当时的记录了,如能找到,我想定会有满满的回忆。
每当零时的钟声敲响,父亲总要在院子里点几个“开门炮”。点完开门炮,还要再点一挂鞭炮,将鞭炮挂在合适的树枝上,低低的垂着,父亲走上前去,在手电筒的照射下,轻轻的划一下火柴,待火柴燃着,左手执火柴,右手执炮捻,只听“哧”地一声,一道火光闪过,紧接着就是一阵噼哩啪啦的响声,炸出满院子的火药味。响声送走旧岁,迎来新的一年。在院子里的鞭炮声响起时,左邻右舍的开门炮也纷纷跟了过来,霎时间,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浓,渐入佳境。
屈指算来,自己已有好几年没有看完过春晚了,不是没时间,而是熬不到春晚结束就已酣然入睡,第二天又没心思再回放一遍,以至于有些节目在其他地方看到了,还以为是首次亮相的呢,殊不知,人家已经上过春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