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美团打车登陆上海,相关信息迅速刷爆了朋友圈。广大网民像是久旱逢甘霖般,纷纷为美团打车叫好。但是好景不长,上线不足12小时,美团打车就因宣传用语以及车辆注册等原因被上海市交通委、市公安局、市价检局等部门约谈。
约谈结果显示,美团打车的注册车辆及驾驶员数据需接入上海市行业监管平台,低价竞争的宣传广告则被勒令撤销。另外,美团打车同时上线的出租车业务,也将面临一系列整改。
这对信心满满的美团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然而在过去的一年里,美团打车业务在全国范围内都曾遭遇阻碍。
美团打“滴”
美团试水打车,比我们想象中的要早。16年下半年,美团就开始研究打车业务的可行性。崇尚理性的王兴对此十分严谨,按照美团内部研究市场的规则,他们会事先选择一座城市试运营,业务逻辑得到验证后才会向全国市场铺开。显然,南京成为了他们试点的第一座城市,距今一年。
打车业务在美团内部一度以“X项目”作为代称,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它都像是一个神秘组织,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具体负责人是谁,就连内部通讯系统也对这些员工的信息做了保密处理。
关于是否要做打车,美团内部曾为此引起过一些争议。他们的疑虑源自于两方面。第一,滴滴在合并快的和优步之后,基本已垄断国内网约车市场。后来者美团能否从中分一杯羹还是个未知数。第二,美团的加入意味着新一轮的补贴大战即将到来。然而对于业务不断触及边界的美团来说,进攻成了最好的防守。
在南京的业务逻辑跑通之后,美团决定向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福州、温州和厦门等7座城市铺开。非常巧合的是,这七座城市恰巧是滴滴营收的主阵地。
网约车市场的战争,其实是对司机和乘客的争夺。2017年12月,美团打车在北京,仅用一个月时间便招募20万司机。据悉,只要是乘坐滴滴打车或其他网约车的乘客,推荐美团打车二维码给车主并完成注册,乘客就能获得50元红包,司机本人也可获得系统派发的200元红包。
不仅如此,朋友圈的转发也成为获取司机资源的重要方式之一,邀请好友成为“萌芽司机”即可获得200元奖励。针对“萌芽司机”的考核,美团方面也是相当豪气。据网传“萌芽司机考核规则”显示,每个司机完成8单后即可获得100元奖励,并升级为萌芽司机。而只要达到有效成单数10单以上、在线时长10小时以上、司机有责取消单10单以下,即可获得萌芽司机的专属奖励,包括保底金和200元卓越奖。如果按照八个城市、每个城市20万司机保守估算,美团仅在保底金上就将要花费8个亿。
既然耗费如此巨大,那么美团为何依旧执着于打车?
1.完善业务链条
大伙可以试想一个场景:
你和朋友在美团上看见一家新开的餐饮店,想去尝尝味道。为了图个方便,你可能会选择打车前往。在以上场景中,用户的逻辑顺序是“吃什么”到“怎么去”。增加打车功能后,美团为用户在相关互联场景下的不同需求,提供了一站式的解决方案。所以,打车是美团在整体生活服务业务上的延伸。
早前携程也曾做过类似的事情。在用户顶机票时,系统会自动涵盖接送机券、酒店代金券等等。在出差或者旅行的大情景下,携程此举的确满足了相关出行、住宿的需求。不过经历”韩雪事件“的携程,后来放弃这种商业模式。
根据美团提供的数据,美团点评的2.5 亿日活用户中,30% 有出行需求。增加打车功能,不仅能引导用户产生高频需求,又能丰富自身业务,何乐而不为?
2.满足上市野心
目前,滴滴估值为565亿美元,而美团只有300亿美元,仅为滴滴的一半多一点。我们再看第二组数据,滴滴每天的订单量为2500万单,美团每天的订单量却是2200万单。相差无几的订单量,为何估值会相差一半?
原因只有一个:美团现有业务不赚钱。
在美团300亿美元的估值中,美团外卖就贡献了200亿。此前饿了么给阿里的收购价仅为95亿美元。也就是说美团300亿美元的估值中极有可能存在水分。但王兴给美团定下的估值却是1000亿美元。所以做打车业务可以帮助美团提升公司整体估值,这对美团未来上市时很有帮助的。知名财经作家keso曾在《美团为什么要做打车》一文中分析,如果美团能如期抢下 20% 甚至更多的打车市场,至少能帮美团多支撑100亿美元的估值。
滴滴抗“美”
不在潜在对手的主业上做文章,无异于“犯罪”。3月1日,一则无锡地区的“滴滴骑手招募令”在网上曝光。据悉,无锡成为滴滴外卖上线的首个城市。
该招募令显示,滴滴外卖骑手分为忠诚骑手和自由骑手两类。忠诚骑手要求每周在线大于48小时,月保底10000元;自由骑手可自由上线随时接单,订单收入翻倍。而想要报名的骑手,则需上传本人身份证件及健康证。丰厚的保底金让很多美团骑手垂涎不已,不少小哥已加入滴滴外卖。除开招募骑手做外卖,滴滴更是直接宣布与人人车深化合作,推出二手车、新车、线下维修等服务。换而言之,现在的滴滴“既送饭,又卖车”。
事实上,滴滴试水外卖业务要比美团做打车更早。2015年11月,滴滴就曾投资饿了么,且在饿了么董事会中占有一席之地。不过当时的滴滴并无心与美团竞争,只不过是当时的竞争对手优步做了外卖业务,收入可观,这才跟进。
随着美团和滴滴的逐渐发展,两家公司的业务交叉越来越多。滴滴布局外卖业务的性质就变成了对美团作战的号角。过去的一年里,外卖市场3进2,阿里全资收购饿了么。一时间外卖市场变成AT之战。而滴滴外卖的出现,似乎打乱了这一局面。
据悉,在美团打车进入南京的八个月后,滴滴开始正式孵化外卖业务。至今,滴滴外卖已有百人团队,负责人为滴滴第一个产品经理罗文。
那么半路出家的滴滴能否通过外卖赚到钱呢?
据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姜俊贤介绍,2017年全国餐饮收入已经超过3.9万亿元,其中外卖是最受关注的餐饮业态,2017年中国外卖市场规模突破2000亿元。据美团点评高级副总裁王莆中透露,2017年美团外卖交易额为1710亿元。不过,外卖在整体餐饮规模中的占比还有很大增长空间。
从市场存量上来看,滴滴出手也并非全是意气用事。对于滴滴来说,最要紧的可能不是与美团瓜分2000亿,而是想办法撬动外卖在整体餐饮行业中的占比。
面对美团的强势进攻,滴滴高层对此十分重视,从各个维度来看,滴滴已经在准备和美团打车的这场硬仗,“打美”的说法也开始在滴滴内部被提及。滴滴曾于今年2月在南京成立了“三角洲事业部”,该部门专门研究美团打车在各地的运营策略,从而帮助滴滴做出应对和调整。
回看TMD三小巨头的竞争,也只有今日头条抓住了线上流量。剩下美团与滴滴掐架愈发严重。今天美团与滴滴,早已不是简单的出行和外卖之间的竞争,而是继BAT之后的“次级流量入口”之争。在滴滴眼里,美团已成为继优步之后对自己最有威胁的对手。所以,美团与滴滴在未来的竞争还会升级。
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也并不想理会美滴双方出于何种目的而竞争,毕竟巨头间的相互蚕食中,最直接的受益人就是消费者。有竞争,才有更好的服务。
2018年PMCAFF产品学徒活动持续报名中
报名请猛戳下方传送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