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长辈们实时把孩子锁在身旁或者关在家里,但是却责怪他们的视野有限。我们亲手折断了他们的翅膀,却哀叹它们不能飞翔。但愿我们能够开放这些孩子的未来,他们就能够避免被迫呆在现在。如果我们不希望我们的孩子因为家庭和社会的规训而失去自己独立的人生,那就请放开那些孩子,让他们有机会,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
承接上篇,启动下篇,我们不难发现,大人们存在两种误区,一方面不愿正视性教育,认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自然就会明白。另一方面就是担心孩子学习了性知识,就可能学坏。其实这些想法,根本就是不攻自破,想想每个成年人的过去,都可以窥见一斑。
我从这个课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在面对孩子遇到和提到的有关性的话题时,不会惊慌失措,而能保持自然、轻松、坦诚的态度认真面对。
有一次,我在帮女儿收拾床铺的时候,发现了枕头底下的避孕套,那一刻,我先是一惊,很快恢复常态。我调皮地拿起套套对女儿说“你错拿了爸妈的用品我的宝贝”。坐在一旁的女儿先是一怔,继而羞涩地笑了起来。正好借机会,我们娘俩关上门,一起讨论了“避孕套”的话题。一开始女儿有些紧张,后来完全放松下来,兴致勃勃地听我分享。那一刻,我深刻地感受到我的态度对女儿的影响。
还有一次,她问我“妈妈,什么是自慰”,机智如我,调侃的回答“哦,我女儿的关注点越来越宽泛了啊!自慰嘛,是一件相当私密的事情,绝对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做,还有一点就是一定要洗干净手,注意个人卫生。”我女儿随即回答“无敌了我老妈!”随之我们娘俩哈哈大笑。
以上我的这些自然的呈现,都归结于之前看过此片,因为了解,而变得坦然。
-05-
风险与问题:如何防范性相关问题与风险?
如果学校举办安全教育课,如遇到火灾、地震等如何逃生,家长们一定会特别喜爱。客观的讲,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遇到上述事件的可能微乎其微。
在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与性相关的风险,但是,我们的家长却不认为应该学习和掌握这些技能。
由于避讳,我们对于有关生殖器官疾病的了解,远远小于日常疾病的了解。比如,女性经常被宫颈糜烂这个词汇吓到,男性也会被类似珍珠疹的疾病所困扰,以为得了性病,岂不知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的矛盾,一方面我们对坦诚的、开放的、科学的、正式的性教育避之不及,唯恐教坏孩子。另一方面,私下里流传的各种色情制品,却成为了孩子了解性教育的唯一途径。以至于很多孩子都不会有效的保护自己,据调查显示,1/2以上25岁以下的未婚女孩做过人工流产。还有性疾病的传播,性侵害等诸多问题的频繁曝光。
想想我们自己的成长之路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人或多或少、或主动或被动的都涉猎过色情信息,也没有哪一个人因为接触了色情制品,而变得道德败坏。
我们总是对自己过于自信,对孩子过于忧虑。
作为家长,我们的己任是为孩子建立安全的环境,避免性疾病的传播和伤害,而我们常常掩耳盗铃地做着事与愿违、背道而驰的事情,这真的值得每位家长好好思考。
-06-
侵害:我们该如何面对性侵害受害者?
韩国的两部有关性侵题材的电影《熔炉》和《素媛》,都是相当虐心的电影。想起当年看这两部影片的我,每一部都差点哭死在剧情中。我们以为那只是电影,而《素媛》就是根据真实事件的还原。
台湾才女林奕含,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完成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26岁的她在家中自缢身亡。自杀前,她给大学好友发去信息,「I wish so much that I was killed the first time I got raped」。 「我多希望,在我第一次被强奸的时候,我就已经死了。」。
生活永远比剧情狗血。
据统计,发生的性侵或强奸案中,70%都是身边的熟人,超过八成都是有预谋或实现安排的情况下发生的。著名犯罪心理学专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曾经表示,性侵害案件,尤其是针对中小学生的性侵害,其隐案比例是1:7。也就是说,一起性侵儿童的新闻被曝光,背后可能已经发生了7起同样的案件。
不要以为这是危言耸听的话语,离我们很远,其实,这些风险很可能就潜藏在我们的周围。童年遭受过性侵的孩子,不管长大了怎么努力,都可能无法摆脱藏在内心最深处的梦魇。
更可悲的是,遇到类似事件的家长,有的更关注自己的颜面,无法正视孩子的伤痛,反而责骂自家孩子,甚至主动帮助罪犯隐藏事实。
生活中,一种常见现象就是:孩子被大人随意的触摸身体,简直就是家常便饭。大人们美其名曰“逗你玩”、“喜欢你的表现”……孩子们不接受、不喜欢,还经常被扣上“小气”、“爱生气”的帽子。
从现在开始,希望各位父母能认真地告诉孩子:无论谁做了什么,是否善意,只要你感觉不舒服、不想,都可以拒绝。
我们未来没有任何可能再将年轻人关在一个笼子里面,去避免所有风险和危害的发生,真正需要的是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更重要的是让每一个年轻人拥有一种无论经历了何种痛苦,都能够走出来,树立从新面向未来的勇气。
每个人的一生中,总有一些不幸发生,但是让我们真正重新振作的,从来就不是那些知识和道理,而是我们的亲近之人,长久持续地陪伴。
-07-
练习:学习恋爱和性要练习,不能无师自通。
俗话说“无知者无畏”,只有那些非常懂性知识的人,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相比教会孩子如何说“不”,真正重要的是教会每一个孩子如何跟自己真正喜欢或欣赏的人表达自己的情感。然后,通过沟通协商,来共同去做出负责任的选择。
现实中,经常发生这种事情,孩子青春年少、情窦初开时,父母千方百计阻止孩子正常情愫地表达,等到谈婚论嫁的年龄,要么孩子不会或者逃避恋爱,要么就不会选人、选错人,要么就继续听从父母的安排……
很多孩子从一开始被切断了情感的正常体验,一些孩子却铤而走险,故意和父母背道而驰,大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之势,结果可想而知,很多家庭为了彼此的无知和执拗,付出了或大或小的代价。
如果我们的父母能耐下心来,想到自己曾经也是一个孩子,了解一些有关孩子发展特点的知识,就可能为孩子的生命打开另一种可能。
生活中,我们越坦诚地与孩子沟通这些问题,孩子发生那些与性相关的风险和概率就会越来越小。家长和孩子之间从小对于情感关系的讨论,其实会在很长时间内,影响孩子对于婚恋的观念。
-08、09-
.残障:残障人士就不需要性教育了吗?
.心智障碍:心智障碍的孩子需要更早启动性教育。
蔡聪老师代表残障人士,在第八、九两课,真实地展现了那些残障孩子生命中遇到的一些“性事”的尬与料,让我们更怀着慈悲和善意,理解和尊重每一个生命中的性的正当表达和需求。
-10-
意义:练习在亲密交流中走向成熟。
我们所认为的性可能只是单纯的性行为,而性的内涵和意义要远远大于那个单纯的、简单的性的行为。
如果我们每一位家长希望成为孩子生命中积极而重要的存在,我们不需要多么的智慧,或者闪烁着成功的光芒,只有一点:在将孩子当做孩子之前,首先承认他们是独立的个体。而对于亲近之人,需要的不仅仅是学识和技能,还有持久和长期的陪伴、尊重和信任。
性教育之所以重要,仅仅因为它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他绝不是我们所理解的,性只属于情侣之间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而是每一个人在每一个成长阶段的和风细雨和春风拂面。
性教育走到终点,一定会汇入教育,我们最终会发现,我们讨论的并不是性,而是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