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极限生存"这两天在圈里是热词,我也被它打了鸡血。
"极限生存"应该是军人的训练项目之一,目的是培训军人的超能战斗力、随时做战的应变力和坚强的意志力。我们不难看出这些特质在有关华为人的报道中屡有体现,而这次被美国打压后,华为的"备胎"计划更是在战略上做到视商场如战场的典范!
另外,在技术制造产业,很多国内外的知名品牌其实最初都是来自军事领域的产品。比如,保时捷最早曾参与坦克设计;坊间也一直流传华为有军工背景;还有我的老东家-罗德与施瓦茨,就曾经为军需设计通讯测量产品,从一个物理实验室,逐渐发展成在移动通讯和无线电测量测试设备行业全球领先的生产商之一。
在我看来,军需订单就像双刃剑上的肥肉。做好了,企业从此不差钱;做不好,企业也许命难保。刀锋上的买卖,看似是市场的机遇,但也只有那些有魄力、有实力的企业家,俗称飞机中的战斗力,才敢涉足。
所以,我总是忍不住猜想,华为在国内国际商界的异军突起,跟任正非的军人素质有着很大的关系。这次"极限生存"一招出手,实际上胜负已现。自力更生,得道多助,只需假以时日,必定众心归一,乾坤清朗。
爱我中"华"有"为"!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