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摘要:
孩子们缺少基本生活能力
1999年,社会学家、资深教会青年工作者吉姆·汉考克(Jim Hancock)在《培养成年人》(Raising Adults)一书中指出,如果我们认为自己在养小孩儿,那最终得到的就是个小孩儿;相反,他极力主张,我们的任务是培养成年人。1听起来这好像再明显不过,但我问自己,我,或者任何人,是否知道“作为成人立足于世”的真实含义?是否知道孩子如何能成长为那样的。
从法律的角度讲,我们以各种方式定义“成人”,用年龄来界定的,比如不经父母同意就可以结婚的年龄,在美国大多数州都是16岁;可以为国战斗、为国捐躯的年龄是18岁;可以饮酒的年龄是21岁。
几十年来,社会学对成年的标准定义完全符合社会规范:高中毕业、离开原生家庭、经济独立、结婚生子。1960年时,美国77%的女性和65%的男性在30岁时能够完成这5件里程碑式的大事,而在2000年,在同样的年龄,只有一半的女性和1/3的男性能够做到
这些传统的里程碑事件显然已经过时,婚姻不再是妇女经济安全的先决条件,孩子也不再只能产生于性行为;成年人不一定会结婚生子,他们可能会做其中的一件事,而不一定做另一件事。这些里程碑事件也只属于异性恋规范,男女同性恋者也能建立有意义的忠诚伴侣关系,
我们需要更契合当下这个时代的定义,也许可以听听年轻人的看。
OW TO RAISE AN ADULT
2007年,《家庭心理学》(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中,3就成年的主要标志,研究人员询问了18~25岁的年轻人。按重要性排序,他们的标准依次如下。
接受行为的后果,承担责任。
以平等的成人身份与父母相处。
财务上独立于父母。
不受父母与他人影响,自己决定信念
只有16%的人回答“是”。他们也访问了年轻人的父母,询问他们觉得自家18~25岁的孩子是否已经成年,绝大多数父母的回答与孩子们一致。担任新生教务长期间,我观察到两万个18~20岁学生的情况,以此为据,我认同他们的看法。我觉得这是有问题的。和价值观。
孩子们不会在第18个生日的午夜时分,魔术般地获得生活技能。童年应该是训练场。父母帮助孩子的方式不是寸步不离事事代劳,或者通过手机遥控指挥,而是闪到一边,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
让自己能够在这个世界上以负责、自信、受人尊重的方式立身行事。
我们需要知道他们知道怎么做。问题是,我们怎么可能一步到位呢?谁也没法把生活技能直接给到另一个人。每个人都得自己去这正是我想讨论的重点。我们需要知道他们知道怎么做。问题是,我们怎么可能一步到位呢?谁也没法把生活技能直接给到另一个人。每个人都得自己去做才能获得生活的能力。
有一天他们得自谋生路,这一天会不可避免地到来,如果我们没有帮助孩子和我们自己做好准备,那双方都会追悔莫及。
18岁,需要掌握哪些基本技能?
❶ 18岁的人必须会和真实世界中的陌生人交谈,包括教师、学院院长、顾问、房东、店员、人力资源经理、同事、银行出纳员、医疗保健提供者、公交车❷ 18岁的人必须认识校园的道路,必须认识暑期实习所在城市的道路,以及在国外工作或学习时所在城市的道路。❸ 18岁的人必须能够管理好自己的作业、任务和截止日期。
❻ 18岁的人必须能够应付课程压力和工作量的起伏变化,能够应付大学水平的工作、竞争,以及态度强硬的老师、老板和其他各种人
❼ 18岁的人必须有能力挣钱和打理财
❽ 18岁的人必须能够承担风险
[插图]记住:他们必须能够在不打电话给父母的前提下,完成上述所有事情。如果他们打电话找父母拿主意,那就表示他们不具备生活能力。
今天的童年有反乌托邦的意味,像未来主义故事所表现的那样,父母的过度保护、过度指引和手把手指导会导致貌似符合逻辑,实则相反的结局。
卡斯尔的文章归纳说:“可以预料,我个人的观点仍然曲折、复杂、不孝。在我看来,即便我们爱父母,也要以有所保留的态度对待并质疑他们,在很多重要的事情上,他们都大错特错了。这里的悖论是,即使他们没错,即使他们百分之百正确,但当务之急仍然是:为了过有意义的‘成人’生活,必须把自己当成象征意义上的孤儿
卡斯尔既不是心理学家,也不是人类学家,更不是育儿专家,她是英国文学教授。她赞美那些必须照顾自己生活的孩子,对此观点,我不做字面上的理解。无疑,家长需要参与孩子的生活,与我所担忧的过度养育比起来,父母的忽视是更严重的问题。
但她从虚构世界中带给了我们洞见,那些孩子蓬勃生长,恰恰是因为他们没有得到安全的养育。在思考孩子如何能在完全依赖我们的情况下成长为独立的成人时,这是一个有价值的角度
2.感悟:不依赖我们,拥有独自生活的能力,这是孩子必须培养的关键生活技能。
我们想要的是一个可以独立的孩子 有思想的不是,妈宝男,让孩子不断奶的教育过去了
3.互动:中午下雨,我在路上看书婆婆喊把车停进去,儿子主动帮我把车推进去没喊我。
4.感恩:感恩公公婆婆做的饭菜